5月3日,新加坡举行了新一届议会选举,黄循财所在的人民行动党以65.57%的得票率,拿下了99个席位中的87个,席位占比达87.8%。

这种得票率与席位占比不匹配的情况,在实行选区制的国家,是很普遍且很正常的。比如,在去年的英国大选中,工党得票率为32.1%,但是拿下了650个席位中的411个,席位占比为63.2%。

在今年四月末的加拿大选举中,自由党得票率32.63%,保守党得票率为33.74%,但是赢得大选的却是自由党,自由党拿下了342个席位中的169个,得票率稍高的保守党,只拿下了143个席位。如果加拿大的选举体制与德国一样,那么此次赢得加拿大大选的,可能就是保守党了。为什么说可能是保守党呢?因为在席位没有单独过半的情况下,是需要与其他政党联合组阁的,所以此时,谁赢得大选,谁能出任总理,得取决于小党派的意愿。

英国与加拿大都是小选区制,即议会有多少个席位,全国就有多少个选区,在每个选区得票率最多的人直接当选。



新加坡其实不是纯粹的小选区制,它是小选区制与集选区的综合体,这种选区制度,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

在新加坡议会的99个席位中,少部分议员来自于小选区(单一成员选区,SMC,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大部分议员来自于集选区(多成员选区,GMC,GroupMember Constituency)。

小选区的选举方式,与英国、加拿大的选举方式一样。

而在集选区内,选民们同时选出3至5个议员。不同的集选区,选出的议员人数也不一样。

选民们在集选区投票,并非是投给某个候选人,而是投给一个名单。

比如某个集选区的议员定额是4个人,那么每个政党就都可以提名4个人,由这4人组成一个政党名单,独立候选人也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名单。

在各个政党的名单内,至少得有一个候选人不是华裔,而必须得是印度裔、马来裔或其他的少数族裔,此举是为了让新加坡的少数族裔也能有参政的机会。

在选举中,哪个名单得票率最高,哪个名单内的4个人就集体当选为议员。

以上就是对新加坡选举体制的简单介绍。



但是,独特的选举体制,却并不能确保新加坡总理所在的政党一直赢,虽然自新加坡建国以来,新加坡总理一直赢,以后也还会赢很久。

当前,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很高,这完全可以确保人民行动党赢得大选,如果以后支持率下降,人民行动党还可以怎么赢呢?

大家知道杰利蝾螈吧?杰利蝾螈指的是一种不公平的选区划分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支持率更低的政党,也有可能赢得选举。

因此,谁掌握了划分选区的权力,谁就在选举中抢占了先机,拥有了先发制人的优势。

不同的国家,划分选区的方式并不一样。比如在美国,联邦众议院的选区划分,由各个州自行负责。有些州由议会划分,有些州成立了独立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

一般而言,划分选区的权力,都不会由行政分支掌握。

但是在新加坡,却由一个叫做选举选区检讨委员会(Electoral Boundaries Review Committee)的机构来负责选区划分。

问题是,它不是常设机构,也不是真正的独立机构,其人员由总理任命。

总理通常会任命高级公务员担任选举选区检讨委员会成员,比如,2017年,李显龙任命总理办公室秘书担任委员会主席。然后,这个在实际上隶属于总理办公室的委员会,将会负责划分选区。

新加坡的选区不是固定的,而是在每一次选举前,都需要重新划分、调整选区。所以人民行动党可以保证每一次选举中的选区划分,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有一个叫做“选举局(ELD,Elections Department)”的部门,该部门直属于总理办公室,选举局长也常被任命为选举选区检讨委员会成员。

选举局负责选举行政工作,包括印刷选票、选民登记、以及计票、公布选举结果等。

所以,在新加坡,负责选区划分的机构,与负责计票的机构,都听命于总理。



除此之外,新加坡总理办公室下还有一个直属机构,叫做Corrupt Practices Investigation Bureau(CPIB),翻译过来就是:腐败行为调查局。这种机构怎么能隶属于总理办公室呢?

麾下有选举选区检讨委员会、选举局以及腐败行为调查局这三个机构,新加坡总理当然可以一直赢。我并不是在说此次选举存在造假,人民行动党获得了多数新加坡人的支持,是一个事实。但是新加坡这种不合理的设计,是有着极大隐患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