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在距离美方与中方的瑞士会晤前夕,东盟10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6国突然宣布,将于5月底与中国共同举行首次“东盟-海合会-中国”峰会。



【“东盟-海合会-中国”峰会将在5月底召开】

这个消息来得突然,却并不意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峰会的启动时间点极为微妙,既卡在中美谈判前,又紧跟着印巴“空战”的余波之后,时间、背景、信号量都非同寻常。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印巴空战中,中国制造的歼-10C 战斗机击落了“阵风”战机,完成了含金量极高的“实战首秀”。“阵风”战机是法国王牌装备,除了法国空军、海军自用之外,还被广泛出口到多个国家。而这次,它却成为了歼-10C的“手下败将”。

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产军工的信心,也让长期观望的国家“眼前一亮”。谁都看得出来:不管是经济对抗中的坚韧,还是军事领域的实战表现,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有能力、有底气的全球博弈参与者。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盟与中东16国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联手与中国推进峰会合作,几乎是一种公开的“战略下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摒弃”美国,选择与中国合作。

回头看,美国这两年真是“下了血本”。从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到频频游说盟友“与中国脱钩”,再到重启对华高关税,美国挖空心思地想要孤立围堵中国。

但结果显而易见。在关税贸易战上,中国始终没有屈服。并且接连打出了一系列反制组合拳,比如缩紧对重要稀土资源的出口,加大对部分美国在华企业的审查,大幅减少对美国大豆、猪肉等农产品的进口等。把美国打得“头昏脑涨”,最终不得不主动放低态度,希望与中国进行谈判。这才有了此次的瑞士会谈。



【歼-10C在印巴空战中表现亮眼】

如今,印巴空战中,中国武器的真正实力通过巴基斯坦之手得到验证。中方不仅是贸易战旗手,更是军事武器上的强手。这种情况下,东盟和中东国家明确靠近中国,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首先,东南亚国家本身就处于“中美夹缝”之中,一直在战略平衡与自主外交中艰难穿梭。但近年来,美国频频以“印太战略”为由,对地区进行军事介入,令不少国家心生警惕。相比之下,中国则以经济合作、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导,推动区域稳定与发展,显然更具吸引力。

更何况,中国与东盟以及中东都保持着足够深厚的合作基础。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海湾国家的能源进口也日益增长。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与中东、东南亚的经贸、基建、安全合作持续加深。此次峰会的举行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而对美国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战略受挫。美国原本指望通过对华极限施压和高关税政策,让其他国家“选边站”。然而现实却是,这些原本的盟友并没有与美国并肩作战,反而集体转身向东,伸出与中国合作之手。

另外,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中东海湾国家,这三大力量的整合,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影响力来说,都是十分重大的。而且其中不少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聚集到一起,无疑也会进一步增强金砖的实力,削弱美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东盟中东16国站队中国让美国“破防”】

更让美国尴尬的是,海合会成员几乎清一色是美国传统盟友,如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长期依赖美国提供安全保障、军事装备。但如今,它们却在关键时刻主动靠近中国,显然是用行动在表态:美国靠不住,中国才是务实合作的方向

这一切,显然令特朗普政府极度破防。路透社报道称,在提到“东盟-海合会-中国”峰会时,美国财长贝森特一度支支吾吾、情绪激动,最终抵不住媒体的轮番追问甩手而去。

归根到底,美国打的是冷战老算盘,拉小圈子、搞对抗;而中国走的是新路径,讲互利、推合作。一个靠威胁逼迫维系影响力,一个靠信任与互惠拓展朋友圈,谁输谁赢,其实已经一目了然。

此次“东盟+海合会+中国”的超级峰会,其实不仅是一场外交合作的升级,更是国际格局正在悄然重塑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对美国来说,这是一次尴尬的“外交滑铁卢”;但对全球多数正在寻求多边发展路径的国家而言,这更像是一次“破局的集结号”。

世界正在变,美国的“独角戏”已经唱不下去了。而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改写游戏规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