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客户端许丛军 吴凡

近日,江苏海安邻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养老护理员王汝芳多了一个新身份——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等级证书"000001号"获得者。这位持证上岗的"第一人"每天清晨七点半便骑着电动车开始工作,为参保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


4月19日,全国首场长期照护师职业资格考试在江苏南通开考,首批100名考生中81人通过考核。

在4月28日的颁证仪式上,王汝芳等6名优秀代表获颁职业等级证书。系统培训与严格考核赋予的专业底气,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测量生命体征、清洁护理、辅助更衣……每个照护动作都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


4月28日,王汝芳(右三)在媒体记者前展示自己的证书。

4月29日,王汝芳拿到证书后的上班首日,记者跟随她的脚步,记录下她的一天。上午完成3户服务,中午在电动车旁匆匆解决自带午餐,下午继续辗转4个家庭。每位失能老人享有约1小时个性化服务,包括测量血压、脉搏,以及洗头、洗脸、刷牙、擦拭身体、换衣服和床单等清洁照护服务。每次做完一户人家后,她们还要预约下一次的服务时间和内容。


王汝芳为一位老人修剪脚趾甲。

据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如今长期护理保险从49城试点走向全国,“长期护理”相关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政策层面释放的强烈信号推动行业发展。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自2016年试点启动以来,全国已有30万从业人员,但对照超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千万级专业人才缺口亟待填补。


王汝芳(左二)和她的搭档完成一单后,在客户家门口用餐。

作为国家新设职业工种,长期照护师正重塑行业生态。区别于传统护工,该职业要求掌握基础医学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复合技能,须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系统培训与分级考核。业内人士指出,职业化发展既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困境,又为康养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证书是认可更是责任。"说起以后的打算,王汝芳告诉记者,考了这个长期照护师证是对她的认可,“我想以后继续提升自己的技能,为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