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成立于1936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跨学科关于土地和地产合理开发、管理、运用的专家联合体,致力于为全球社区塑造与时并进的建设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45000名会员,包括规划师、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学者等专业人士。

近日,城市土地学会(ULI)宣布25个杰出开发项目从43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2025年ULI亚太卓越奖决赛,其中就包括由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永中和集团责任多师联合团队牵头的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地天桥片区的城市更新项目——“WE-SPACE:充满归属感与认同性的胡同社区更新”



据悉,WE-SPACE是入围项目中唯一一项由高校作为牵头设计方,统筹多领域专业力量,不断推进的实施性城市设计。而该项目除了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外,还基于北建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建筑学本科教育,搭建了面向真实城市更新场景的城市设计教学体系

学生在此过程中直面历史保护、社区参与、空间活化等复杂命题,从方案设计到落地实施全程参与,既掌握了“纸上画图”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脚踩泥土”的实践智慧。这种“真题真做”的模式,让学生提前适应行业需求,成为兼具理论素养与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重大事件项目中,更渗透到了北建大的日常课程设计当中。以该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设的“空间特色营造与虚拟体验交互”课程为例,这门课程突破了传统建筑学教学的内容桎梏,教学成果不再是一张图一个模型,而是一个完整的“游戏作品”

该课程虽然只有4周课时,但并非独立的课程,而是前12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成果的延续。其学生需要以前12周的设计成果为基础,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数字孪生和二次设计,从无到有的在虚拟世界中创设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场景,并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自己设计的世界,进一步反思建筑与城市设计的问题。



且在二次设计的过程中,不止一位同学感叹,之前的设计看似做了,但在虚拟漫步和试玩中,却能发现大量之前忽视的问题。如原本在软件中觉得已经完成的外形立面,在虚拟漫游中,则显得或是平淡无奇,或是尺度失衡,与细化后的场景格格不入。

可见,相比于以前的设计作品更关注交互本身的创新,“空间特色营造与虚拟体验交互”课程更为侧重特色场景的营造,从创新中凸显建筑学的空间设计本色。这不仅拓展了传统建筑学的边界,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在AI时代和5G时代来临之际,建筑学除了在实体空间中为人类打造传统活动空间之外,是否还有新的拓展可能?北建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创新课程设计正是利用AI和数字化工具在虚拟数字建筑领域开辟新的创作路径

学生们通过运用虚幻引擎(UE5)和AI工具,将创意转化为具有情节的动画或游戏。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技能,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探索建筑学。如此新奇的教学模式和就业方向,你难道不想体验一下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