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实力悬殊的空战,让全球再次聚焦南亚局势,而随着印巴空战细节的持续曝光,围绕大国博弈的地缘政治变化,更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巴基斯坦多家媒体报道,5月7日凌晨爆发的克什米尔空战,最终以巴铁空军的完胜收场。而在军事行动之后,印度外交部第一时间向俄、美、英、阿联酋、沙特五国通报“辛杜尔行动”相关细节,却唯独对中国留下耐人寻味的沉默。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南亚事务最重要的利益攸关方,而此次中国在印度的通报名单中意外缺席,这无疑暗藏着地缘博弈的深意。
首先来说,印度是此次空战的发起方,印度军方将此次军事行动取名为“辛杜尔”,意思就是朱砂,而朱砂就是印度教已婚妇女额头的红色印记。之所以借用宗教符号命名军事行动,印度政府就是想要强化身份认同,激发印度国民对“印度教特性”的认同感,从而将此次军事行动彻底打上“守护印度教文明”的标签。在此前的克什米尔事件中,巴基斯坦方面始终不承认是始作俑者,而是不断强化事件的“恐怖主义性质”。
因此,印度方面以宗教为旗帜,就是为了凸显出“复仇正义”的背景。另一方面,朱砂在印度文化中兼具“祝福”与“危险”双重属性,这也暗合印度“先发制人”的军事策略。正是因为印度在政治宣传上下足了功夫,根据印度亚洲国际新闻社民调数据显示,此次军事行动获得了73%的国内支持率。
与此同时,空战失利的印度在外交通报对象的选择上采取了双重标准,这也暴露出其地缘战略的深层逻辑。具体来说,通报对象中的俄罗斯一直是印度的军事合作伙伴,也是主要武器供应国,俄制武器至今占印度军备进口的45%,印度自然要确保俄制装备战场表现获得政治背书。和俄罗斯相比,美国是“印太战略”的支柱盟友,在印巴矛盾激化后也公开力挺印度,印度希望继续获得美国的情报共享、技术支持与外交声援。英国则是印度昔日的宗主国,也是克什米尔问题传统调解方。
虽然英国目前失去了“日不落帝国”的风采,但作为五常国家依然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此外,阿联酋是巴基斯坦第二大侨汇来源国,沙特则是伊斯兰世界领袖和巴基斯坦的传统盟友,印度同时通报这两国,目的就是打击巴基斯坦的经济命脉,并通过分化伊斯兰阵营进一步孤立巴基斯坦。
不得不说,印度的这一系列外交动作,都带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之所以忽略中国,就是因为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存在,以及中印在地缘政治领域的矛盾分歧。从军事层面来说,此次空战中巴铁空军的歼-10CE、红旗-9B等中式装备展现出体系化优势,也是获胜的关键。惨败后,印度显然不愿意承认其战场挫败以及自身装备和中方的技术代差。
与此同时,印度一直在推进“南亚问题域外化”政策,试图将中巴合作抹黑为“代理人战争”,因此自始至终回避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调停角色。此外,从经济层面来说,中国是印度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2024年逆差达1200亿美元,印度显然担心中方为了支持巴基斯坦会发动“非对称制裁”,因此选择淡化和回避。
作为巴铁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在军事领域对巴铁的技术支持已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再加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关系到“一带一路”的推进,中方显然不会坐视印巴冲突持续升级。此前,中方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已经提出了和平主张。在重申“克什米尔地位未定论”的基础上,中方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印巴核设施安全,并推动建立印巴跨境恐袭联合调查机制。
可以说,和欧美国家“火上浇油”的做法相比,中国尽显大国担当。然而,印度的这场“选择性通报”外交闹剧,充分凸显出印度高层的战略短视。只能说,真正的战略博弈从不需要所谓的外交通报,关于大国之道,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