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平公正解决我们土地纠纷问题,压在俺心头多年的积怨终于消除了!”日前,当萧县锦屏街道王典社区赵女士和邻居积怨3年的土地纠纷被社区几位老党员协调化解时,她如释重负。而像赵女士这样的事例,如今在萧县比比皆是。

近年来,萧县以打造“平安萧县”为目标,以传承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六尺巷工作法”为抓手,聚焦全领域排查汇聚、全方位分析研判、全流程联动调解、全方位会商研判、全流程联动调解、全链条跟踪服务、全覆盖智能提效,大力推行“五全”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隐患排查处置能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既确保了矛盾纠纷排得出、化得了、联得实、稳得住,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又全面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聚焦全领域排查汇聚,通过纵横联动及时发现基层隐患。该县强化横向联通,充分发挥县级综治中心区域联动指挥平台功能,及时汇聚110、12345、信访、法院、民声呼应办等渠道案件,收集整理基层矛盾信息;强化纵向贯通,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基层枢纽平台功能,压实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排查责任,要求常态化开展进村入户走访摸排,做到“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及时发现矛盾隐患并做好矛盾纠纷线索排查推送工作;同时安排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到村(社区)、网格接访1次,收集群众诉求,确保各种矛盾隐患能及时发现。

聚焦全方位会商研判,通过机制落实推动问题有效处理。在充分掌握基层矛盾隐患的基础上,落实“网格吹哨、多方联动”机制,由包保县领导统筹乡镇(街道)、部门力量,及时研究处置,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实县、镇街、村社三级综合研判会商调度机制,村级每周至少一次实地调度会商,乡镇(街道)每半月召开一次镇村联席会议,县级定期开展调度研判,会商突出矛盾,对重大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进行分级交办,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整改时限、整治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聚焦全流程联动调解,通过资源整合促进矛盾及时化解。积极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逐步搭建县、乡、村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整合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行业调解、法律援助中心等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专业调解队伍,牵头开展矛盾纠纷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诉讼引导、代理诉讼等调处工作,将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端口前移,筑牢矛盾纠纷处置防火墙,实现矛盾纠纷处置“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目标。县领导定期带队深入26个乡镇(街道),面对面、点对点指导乡镇(街道)干部工作方法、解决思路,确保基层治理工作有特色、有进度、有实效,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聚焦全链条跟踪服务,通过包保回访确保纠纷根本解决。建立全链条责任体系,县委统筹制定《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不出网格实施方案》,要求县领导定期下沉检查、现场办公,乡镇党(工)委调度研判,村(社区)党组织统筹网格力量,形成上下贯通的责任链条。实施常态化隐患排查与闭环管理,对重点矛盾建立台账,落实包保责任和限期化解要求。实行“一事一回访”制度,对已调处矛盾定期回访,做好跟踪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防止反弹升级,回访率达100%。‌‌

聚焦全覆盖智能提效,通过长效机制确保县域长治久安。依托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动态管理矛盾纠纷案件,每日通过平台自动跟踪案件处置情况,推送时效提醒;每周对平台内案件进行归纳总结,分享典型案件处理经验;每半月开展数据化分析研判,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每月结合案件办理情况,对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和汇总,查找问题及不足,提出工作建议,形成工作分析研判报告,指导下一步工作开展。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县委统筹领导、基层党组织协同联动,上下贯通、权责明晰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体系和全覆盖包保网格,确保各级党员干部到一线尽责、各方治理合力在一线凝聚、各处风险隐患在一线化解,从而实现县域长治久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在多种举措的加持下,2024年至今,该县共‌排查矛盾纠纷549804件‌,‌化解矛盾纠纷547993件‌,化解率达99.7%,基本实现矛盾就地解决。

下一步,该县将持续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联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源头遏制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携手共建平安、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张祖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