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他当年被戴手铐押着走完长征,党籍也被开除,可开国前毛主席见了他,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怎么不来看我?”这事听着就不对劲,谁都想不明白,怎么一个被打压过的人,最后反倒被这么亲切地关心了。
朱光,广西博白人,出身不好,家里早早败落。
他爹娘去得早,小时候吃百家饭长大。
可他脑子活,字写得好,书也读得多。
小时候跟着亲戚混日子,后来进了博白的一所小学,学得快,跟人说话有点文气,但骨子里倔得很。
后来他跑去广州念大学,那会儿热血青年都往革命里钻,他也不例外,进了共青团,干得风风火火。
不久蒋介石搞“四一二”,一夜之间,城里血流成河。
朱光没退,反而带头干,跟着叶剑英他们搞了广州起义。
那条红领带,就是他设计的,不是装饰,是命换来的。
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躲到香港,又转回广西,最后到了上海,和党中央接上了头。
从那以后,他就扎根地下,干的都是刀尖上舔血的活儿。
1932年,他在红四方面军干秘书长,参加了不少恶仗。
他人不爱说话,但笔头硬,啥文件都能写。
可他有个毛病,嘴直。
在一次会议上,他公开批评张国焘,说他打仗没谱。
这话一出口,张国焘脸都绿了。
没过多久,朱光就被关了,还给踢出了党。
谁都以为他完了,可他偏不服。
他被戴上手铐脚镣,连走路都费劲,可硬是咬牙跟着走完了长征。
一路上,他还画地图、写标语,干得比不少自由身的同志都拼。
别人叫他“江南才子”,他却说自己就是个干笔头活的兵。
毛主席那时候注意到他了,说这人有才,骨头也硬。
可长征结束后,朱光没急着回组织,他知道那时候讲派系讲得紧。
他先在边区干了几年,后来又去了南方,搞地下接管。1949年,广州要解放了,朱光被派回去负责接收工作。
出发前他到中南海跟朱德辞行,碰巧毛主席也在。
主席一见他,笑着说:“朱光同志,你怎么不来看我?”这话不轻不重,可听的人心里都明白,主席记得他,心里有他。
朱光那时候也没多说什么,就笑笑。
主席给他提了几个字,说南方的工作要紧,得办好,还把自己写的《长征》草书送了他一份。
从那以后,朱光在广州干了十一年。
那十几年,他不讲排场,也不走关系,一心扑在工作上。
他种树、挖湖、整治治安、搞经济建设,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
老百姓记得他不是因为官大,是因为他做事实在。
他女儿高考没考上,朱光一句话都没说,直接送去无线电厂当学徒。
那时候他一句话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他偏不插手。
他说,做父亲的不能坏了公家的规矩。
他也接待过毛主席、周总理来广州,招待人不讲排场,账本清清楚楚,谁来都能查。
他说过,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当个指导员,带兵冲锋陷阵,不求官大,只求干实事。
1961年他调到北京,后来去安徽当了副省长。
可那时候他身体已经不好了,干了几年,1969年就走了,才六十出头。
广州人一直记得他。
说他的时候,没人说他多有权,多风光,只说他种过多少树,挖过多少湖,盖过哪些楼,修过哪些路。
朱光这一辈子,起起伏伏,吃过苦,也被人误会过,可他没回头。
他不拍马屁,不走捷径,干的是实事,讲的是良心。
他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可只要一提长征、广州、地下工作,绕不开他。
他这一生没多少豪言壮语,但每一步都走得实在。
他做事不图回报,说过:“我愿意当革命诗人,但如果要当官,就当个好指导员。”这话听着简单,可真这么想、这么做的不多。
开国前毛主席那一句:“你怎么不来看我?”不是普通的问候,是认可,是记挂,是对一个曾被误解的人最真诚的回应。
朱光没留下多少传记,也没拍什么纪录片。
但他做过的事,走过的路,广州的老百姓最清楚。
谁种的树谁心里知道,谁修的湖谁看得见。
《朱光传记资料汇编》,广东人民出版社
《长征日记与红军人物实录》,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广州解放与建设亲历记》,广州市档案馆整理文献
《毛泽东与地方干部往来书信选》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