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5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对近日出台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实施意见》中提到,山东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吹风会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田延营介绍说,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重要支点,让乡村成为广大游客一解乡愁的“栖息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聚宝盆”。
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形成“景区带村”“乡村合伙人”“公司+农户”“创客+乡村”等发展模式,吸引返乡企业家、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投身乡村旅游,涌现出淄博中郝峪村、潍坊隐士村、临沂竹泉村等一批重点旅游村,荣成烟墩角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2024年吸引游客5亿人次、消费总额达2680亿元,同比增长12.5%和13.9%。
集约发展动能强劲,加快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精品化建设工程,打造景区化村庄1000余个,形成黄河民俗、运河文化、长城村落、滨海渔家、红色沂蒙5条乡村旅游带,30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精品线路。培育77个精品旅游小镇,推出24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集群化培育,发展乡村民宿1万多家,打造旅游民宿集聚区86个。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推出“乡村好时节”品牌,入选全国“文旅好品牌”优质案例,设立体验基地37处,累计举办主题活动5000余场次。推出100个“乡村好物仓”,鲁绣、巨野工笔画等乡村IP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全省乡村旅游主题景区达197家,“乡村旅拍”市场规模突破15亿元,抖音“山东乡村游”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
田延营表示,下一步将落实好《实施意见》,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重点在结对赋能、布局优化、业态创新等方面加力,让乡村旅游更好助力富民增收。
打造乡建平台上,以“艺术介入、美学升级、文化活化”为路径,整合艺术院校、乡建机构等力量,精准匹配服务旅游乡村需求,盘活存量资源,推出乡村美学生活新场景。深化千人精准交流行动,开展赋智结对计划,不断夯实乡村旅游发展智力支撑。
优化空间布局上,重点打造黄河、大运河、齐长城三条乡村文化旅游带,优化济南南部山区、环泰山、环蒙山和“仙境海岸”四大乡村旅游集群,提升微山岛、蓬莱丘山谷等一批乡村旅游集聚片区,拓展大城市郊区旅游空间。
拓展产品业态上,实施乡土美食提升行动,探索开展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后备厢融合工程,推进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推出一批“非遗在乡村”经典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沉浸式体验小演艺,发展乡村马拉松等体育旅游业态,建设山东特色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