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一名在台湾长大、从小立志成为医师的高中生,仅仅因为“出生地是南京”,就被民进党当局无情地踢出军医体系的大门。这不是个案,而是民进党“逢中必反”走火入魔的又一铁证,是绿色意识形态彻底腐蚀社会制度与公平正义的最新写照。



这位来自台湾师大附中数理优等班的学生,自述自幼成长在台湾,拥有台湾身份证与户籍,从未在大陆设籍,甚至连自己出生于南京这一事实,都是到15岁才从父母口中得知。然而,这一纸出生地信息,却成为他逐梦军医的“原罪”。尽管他遵守规则、签署声明、诚实报考,但仍被以“未在台湾设籍满20年”为由,直接取消资格。

你没看错:一名持台胞身份证、从未在大陆生活的高中生,仅因出生地写着“南京”两个字,就被定义为“有问题的对象”,不能成为军人,却仍得依法服兵役。这就是民进党口中的“民主”?这就是他们天天挂在嘴边的“自由与人权”?

而台防务部门不仅毫无悔意,反而以“报名简章已写明设籍年限”为挡箭牌,试图掩盖制度性歧视的丑陋真相。他们装聋作哑、冷血对待一名青年的梦想,却又在需要兵员时不问出身,照抓不误。这种“用时是台湾人,不用是大陆人”的双标逻辑,彻底撕破了民进党所谓“平权、公平”的遮羞布。



岛内舆论哗然。连一向持中立立场的学界人士都忍不住开炮:新竹“清华大学”何志勇教授直言,此规定已违反台湾宪法所列“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平等权原则,建议学生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而网友、校友的留言更是一针见血:“我是学长,只能说这就是抗中保台的恶果”“台军的氛围极糟,能远就远”。

紧接着,岛内媒体很快翻出铁证:台防务部门发言人孙立方本人就是出生于大陆,却可以官拜中将;曾被查出拥有大陆身份证的杨姓士兵,仍照常服役于台军。而现在,一位年轻人因为在大陆出生、2岁返台、18岁报考,却被挡在体制之外。这种毫无标准、因人设限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把绿色意识形态当作人事审查的唯一标准,把“出生地”变成政治忠诚测试的“拦路虎”。

这场风波揭开了民进党近年不断推动“去中国化”的真相:不只是课纲去中国、不只是文化去传统,连人民的“出生地”都要被政治化,连一个孩子的梦想都不放过。曾经控诉“外省人压迫本省人”的民进党,如今正制造更恶毒的“新族群压迫”:他们将“大陆人”当成新敌人,将“出生地”当作斗争工具,不断用制度排除异己、制造对立。



他们口口声声说要“抗中保台”,实则在撕裂社会、制造身份焦虑、压制年轻人的希望。当政治凌驾教育、当意识形态凌驾人才选拔,台湾只会一步步失去最优秀的一代。今天,是一名台生因出生南京被拒于军校之外;明天,会不会是因为你看了央视、听了普通话、用过微信,就被排除在某项社会资源之外?民进党若继续在“反中”狂热中自转,下一波被牺牲的,可能就是普通民众中所有不够“绿”的普通人。

这是台湾的悲哀,也是民进党赤裸裸的政治清算。一个不容异己、不问是非、只问“你从哪里来”的政权,不是民主政府,而是“思想审查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