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汉峰: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一科主任)

临近中高考,考生家庭易陷入“压力-焦虑”恶性循环:考生因高压产生失眠、情绪失控、学习效率骤降等身心反应;家长因过度担忧,以全天候监督、成绩盘问、作息管控等“补偿性焦虑”行为过度干预。每句“为你好”的追问都可能成为压垮心理防线的最后一击,最终导致亲子关系裂痕与情绪崩溃的连锁反应。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儿少一科主任郑汉峰表示,这就是典型的“考前高压信号”。

对此,郑主任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科学建议:

考生方面:首先要保障充足睡眠,建议每晚10:30 - 11:00入睡;注重均衡饮食,为身体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学习时应开启“免打扰模式”,避免外界干扰打乱复习节奏。同时,保持良好的应试心态也至关重要。

家长方面:要把握好相处的边界感,除了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做好后勤保障,更要学会保持适当距离,避免随意打扰孩子学习,切忌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

针对考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郑主任分享了实用的调试方法:若感到紧张、出现手抖出汗等症状,可尝试“一分钟呼吸法”——通过腹式呼吸,想象鼻腔吸入“平静”,呼出“紧张”,以此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若出现头痛、肚子疼等躯体化反应,要保持镇定,暗示自己症状会很快缓解;遇到难题时,先接纳紧张情绪,通过按压虎口等方式集中注意力,进行积极心理暗示,调整好心态后再从容应对。

中高考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关卡,也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如果通过上述自我调适方法仍无法改善,建议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愿所有考生都能以最佳状态奔赴考场,收获理想成绩。

▲扫码观看,听听医生怎么说?

记者 陈丹

编辑:蒋丽霞

审核:何英

主编:罗再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