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肥人口突破1000万,我国千万级人口城市数量达到18个。
人口增长值得庆贺,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关注各城市的小学生人数。
因为非人口普查年份的人口数据都是估算出来的,都是抽样调查的结果。
一般是千分之五抽样调查,这个误差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用小学生人数来判断一个城市人口增减的真实情况,是一个靠谱的参考维度。
因为每个地方要根据小学生人数匹配合理的教育资源,故而小学生数据不能估算,都是精准数据。
正是精准让小学生人数成为判断城市价值的重要指标。
01
我国千万人口城市是重庆、北京、上海等18城。
各城市于2024年的人口增量各有不同,我根据政府权威公开数据整理表格如下。
2024年,广州、深圳人口增量在这些城市中表现最为惊艳,分别增长超过15万,深圳更是增长接近20万。
这体现了广州、深圳作为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人口吸附能力,在疫情之后,已经彻底恢复往日雄风。
合肥的表现也堪称完美,以接近15万的人口增量,成功突破1000万人口大关,与各位千万级“大佬”齐聚一堂。
杭州、长沙也表现不错,双双都有超过10万的人口增量。
西安和郑州作为北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扛把子”,也有七八万的增量。
表现低迷的是四大直辖市,北上渝是负增长,天津则是0增长。
北京和上海是减量发展的结果,而天津和重庆则是不得已的减少。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临沂。
临沂虽然跻身18个千万人口大城市之一,但临沂其实主要是作为一个地级市的行政区划形象出现的。
也就是说,临沂本身市区范围不大,但是作为一个地级市,管辖范围大,乡村人口众多,所以总人口超过了1000万。
在下面分析千万级各大城市小学生人数的时候,我没有把临沂放到里边去。
正如我上面所说,临沂不是大城市,更是一个地级市行政区划的概念。
并且临沂未来的人口肯定是持续减少的,不出几年将会掉出千万级人口城市序列。
02
除了临沂,其他17个千万级大城市的小学生人数排名如下。
重庆、广州、成都位列前三甲。
重庆作为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小学生在校生人数突破了200万,也是唯一一座小学生在校生人数突破200万的城市。
但是,重庆人口已经连续两年下降,未来,重庆大量的农村人口还会向重庆市区或其他城市迁移。
大量农村学生减少,重庆小学生人数以后持续下降将是趋势。
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重庆以一个“省”的体量,农村人口也很多啊。
是的,重庆的小学生里面乡村学生也不少,但是重庆作为直辖市,光主城区的数据就有资格排进前列。
广州和成都的小学生人数双双突破130万,这两个城市充沛的劳动力将是其竞争的优势。
2024年深圳的小学生数据暂未公布,但可以肯定位居第四没有悬念。
苏州的小学生人数未来突破百万也只是时间问题。
郑州的小学生着实有点多,120万的体量。
郑州总的人口比武汉要少70多万,但是小学生却比武汉要多将近40万。
这跟两个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有关。
2023年底。武汉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218.8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05%。
同期郑州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166.9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7.9%。
北京和上海的小学生人数几乎没有增加,甚至上海还减少1万,因为二地减量发展,预料之中。
西安的小学生人数突破了100万,可见西安作为2024年的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货真价实。
西安所在的陕西省虽然人口不多,但是西安作为西北第一城,人口腹地其实辐射了陕西、宁夏、甘肃、内蒙等西北诸省区。
所以,西安潜在的人口资源足够多。
长沙和武汉,作为中部两座重点城市,近年来吸引了众多一线城市人口回流定居,小学生数量也是稳步攀升。
尤其长沙增速迅猛,以近90万小学生逼近上海,而长沙的总人口才1000万出头。
杭州这两年人口增长迅猛,但是小学生人数增长得并不多。
我以为,由于杭州工作机会多,工资待遇不错,所以好多家长前往杭州工作。
但是杭州的生活成本较高,所以他们把孩子放在了老家上学。
2024年,东莞增长了将近9万人,小学生却减少了1万多。
有可能是人口统计估算偏差,也有可能先是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东莞,然后才是家属随迁,小学生数量变化会有滞后期。
石家庄则要注意了。石家庄工作机会并不多,但总人口增长了,小学生人数却减少了3.1万。
当然,石家庄总人口才增加1万多人,人口抽样有偏差也正常。
但是,长远来看,石家庄人口增长的压力不小,主要是北京和天津虹吸。雄安新区反而不会对石家庄造成威胁。
03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明显,不同城市的小学生数量也出现分化。
人口和资源正在不断向头部城市聚集。
虽然像临沂、南阳这样管辖范围大的地级市小学生也非常多,2024年临沂小学生有超过100万,南阳也有将近90万。
但是因为这些地级市下辖不少县和县级市,市域人口总量大,人口外流数量也大,户籍人口均远超常住人口。
再加上这些地级市人口在逐渐递减,故而这些地级市的小学生人数多寡无法反映当地的经济活力。
还有一些城市如南宁、泉州等地,眼下年轻人众多,小学生人数也很多。
但以后继续增长依然困难,因为全国的大趋势都是人口减少,以后能吸引人口持续聚集的只能是少量大城市。
以上17城便是标杆。
这些城市的小学生人数增长,是衡量城市、区域人口流动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
小学学生的父母正值青壮年,小学在校生数量多,相对应的这个城市的青壮年就多,而青壮年正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也是城市消费的主要人群。
城市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其他地方的年轻人口来工作、生活、定居,而这些人群又转化成为城市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城市和人群实现了双向奔赴的美好。
一个明显的例子,学生数量众多,对学区房的需求就会提升,直接促进了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各大城市的学区房房价涨幅等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此外,人们选择在一个城市生活已经综合衡量了各种因素,最终稳定下来都是用脚投票的结果。
所以,想知道自己的城市有没有吸引力,看看小学生数据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