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一些短剧演员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影视专业学生借由微短剧切入影视行业。

原文 :《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双向赋能”》

作者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 肖湘宁

图片 |网络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数据,截至去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应用使用时长追平即时通信。微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全国高校影视专业人才输出的重要端口。一方面,微短剧在影视专业人才就业、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促进了影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影视专业输入人才从源头改善微短剧行业生态,成为微短剧精品化和文化出海的中坚力量。

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蓄水池”从人才吸纳规模来看,微短剧小微企业数量、项目体量庞大,为影视院校毕业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微短剧行业直接产生就业岗位约21.9万个,间接带动就业达42.8万人,总计带动约64.7万人就业。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知名影视院校为例,近年来,其编剧、表演、导演等专业毕业生投身微短剧行业的人数逐年递增,为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构建产教协同育人机制高校影视专业传统教学侧重于电影、电视剧理论知识传授与基础技能培养,对于网络剧,特别是微短剧关注不足。然而,相较电影和电视剧,微短剧为专业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践机会。编剧专业的学生在微短剧创作中,需在有限的篇幅内精炼剧情,以迎合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这一过程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综合运用编剧理论实现精准叙事的能力。导演专业的学生通过执导微短剧,在预算和时间双重限制下,需高效完成拍摄任务,这一过程使他们迅速积累了现场拍摄调度的宝贵经验,增强了应对复杂创作环境的能力。高校影视专业与微短剧产教协同,迅速提升了学生的“实战经验”,帮助学生与行业一线“无缝对接”。


近年来,随着一些短剧演员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影视专业学生借由微短剧切入影视行业。曾庆杰、知竹、马诗歌等导演由短剧转型长剧,打通了短剧与电影、电视剧的职业壁垒,使微短剧成为影视行业职业成长的“快车道”甚至“超车道”,吸引了众多影视院校学生。

开辟人才跃升新赛道在职业发展路径上,微短剧行业拓宽了影视院校人才的职业上升通道。在传统影视行业中,新人大多从学徒做起,历经漫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相比之下,短剧项目的门槛较低,新人参与机会多,一旦凭借爆款脱颖而出,便迅速进入上升通道。短剧行业内部的职业晋升体系,从初入行业的助理岗位到能够独立负责项目的关键职位,为新人提供了清晰且快速的职业成长路径。

随着高校影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影视人才后备军涌入微短剧行业。这些专业人才为微短剧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了行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众多高校影视专业紧跟行业需求步伐,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纷纷增设短剧相关课程与培训项目。比如,上海戏剧学院率先开设“微短剧创作”课程,聚焦内容精品化、短剧+、人工智能技术等行业热点,校企合作已孵化十余部学生主创作品并在腾讯视频、快手、B站等头部平台上线。

引育院校创新势能与行业需求融合国内高校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创作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积极与微短剧制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和创新动力,优化了行业人才结构,促进了产业升级发展。


影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技术能力和创新表达的探索精神。随着影视专业毕业生进入微短剧行业,微短剧的创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逐渐缩小与长剧集的差距。形成创作自觉的“学院派”微短剧作者,勇于破除微短剧低俗化、套路化的“原罪”,打破行业陈规,挑战传统经验,致力于优质内容和创新试验,从思想性、艺术性方面提升作品水准,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审美需求。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交织的当下,中国微短剧产业正经历从“流量掘金”到“价值深耕”的战略转型。数据显示,在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出海短剧App ReelShort、Dramabox在美国市场的下载量已超越Netflix。与此同时,中国微短剧出海已从早期的“译制输出”转向“本土化创作”,真正实现了文化的全球传播。近期举办的2025上海微短剧大会以“焕新视界,全球机遇”为主题,锚定上海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搭建微短剧产业新质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上海影视院校应发挥上海影视人才培养的引擎作用,助力中国微短剧成功出海。


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在这场高校与微短剧的“双向奔赴”中,二者相互赋能,实现中国微短剧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双赢”。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50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潘 颜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