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酒类被判赔偿
餐饮店正常营业却账户没有财产
执行法官夜间出动找到突破口
消费者陆某在某餐饮店就餐时购买了两瓶酒类产品威士忌,付款完成准备饮用时,却发现这两瓶酒未张贴中文标签,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标准,陆某遂决定通过法院诉讼的途径维权。最终,法院判决某餐饮公司向消费者退还货款,并承担十倍惩罚性赔偿责任。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了解案情后,按照法律规定向被执行人某餐饮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要求该餐饮公司期限内报告名下财产情况。随着时间的推进,法院发出的文书和通知石沉大海,迟迟不见公司回应。经网络查控,也未查到被执行公司名下有可以足额履行的财产,案件执行陷入困境中。
餐饮公司为何名下没有财产?执行法官转变办案思路,决定走访被执行公司的实际经营地,传唤其法定代表人到法院接受调查。在两次的实地走访中,该餐饮公司白天均紧闭大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该餐饮公司在互联网上却时常收到消费者的用餐评价,从部分消费者的点评中发现该餐饮店营业时间多为夜晚。
“那就晚上去会会被执行人!”
工作思路形成后,执行法官立即着手,准备夜间执行方案。一方面,执行法官根据案件办理的需要制作搜查令、办理扣留手续,以应对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另一方面,执行法官准备连线设备,以便夜间执行期间能够随时连线指挥中心,汇报现场情况。
一切准备就绪后,执行法官和干警一行人于傍晚七点动身出发,前往该餐饮公司经营场所。
“我是长宁区法院执行法官,请你配合我们执行工作!”
到达现场,执行法官确认地址无误后,向现场负责人出示法院搜查令,在核对店铺营业信息无误后,指挥在场干警开展搜查工作。执行干警按照预先的行动方案分组协作,在店铺外围的干警负责现场警戒、维持秩序,最大限度减少执行工作对商铺经营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另一队干警进入餐饮店办公区域,调查店铺经营流水、银行收账及日常管理记录等关键材料,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随时固定关键证据材料。
经过现场搜查,执行法官发现一些“异样”,该餐饮店地址与生效判决文书一致,但经营执照和对外宣传名称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搜集固定相关证据后,为保障该店铺正常营业,执行法官决定传唤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到院接受调查。
法院执行接待中心内,法定代表人于某就其承租涉案场地、接手经营店铺向法院如实陈述了情况,并承诺提交房屋租赁合同、店铺经营管理手续等材料,配合法院调查了解事实情况。案件执行取得明显进展。
此次行动中,法院干警严格遵守执行规范,依法开展调查取证和现场询问,现场行动秩序井然,餐饮店经营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强制执行和规范文明执行得到很好融合。
供稿部门 | 执行局
文字|曹俊华 费博
责任编辑 | 金文斌
编辑 | 谢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