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泠然 文/图)近期,一项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的重大突破,在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春灌任务中惊艳亮相!4月30日,随着该工程春灌任务圆满收官,累计供水119.2万立方米,工程三、四泵站应用的国产化双进口多级输水泵,以卓越性能证明我国在大流量输水泵领域已实现核心装备国产化替代的重大跨越,关键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大流量输水泵市场几乎被进口及合资产品牢牢占据。不仅采购成本高昂,单组水泵密封核心部件进口价高达数万元,每年运行维护费用更是让不少水利项目不堪重负,且关键设备供应受制于人,严重威胁供应链安全。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马文生坦言:“此前即便研发出相关技术产品,因缺乏实际应用场景,难以突破市场壁垒。”
转机始于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宁夏水发集团联合重庆水泵厂、清华大学等多方力量,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针对高效全流道水力模型、含沙介质耐磨等“卡脖子”技术展开攻坚。2023年9月,8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进口多级输水泵正式投运,历经6个灌溉期11个灌溉轮次的严苛考验,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经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权威验证,国产大流量输水泵输送效率达85%,与全球顶尖同类型产品性能持平,而在振动、摆度、噪声控制及轴承温升等关键指标上更实现超越。针对工程高扬程、远距离、多泥沙的复杂工况,研发团队创新优化流道耐磨工艺,使设备寿命提升30%以上。宁夏水发集团海原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岩算了一笔账:“同等性能下,国产水泵采购维护成本降低30%,仅密封核心部件一组就能节省4万元,且供水能力较原计划80万立方米更充裕。”
除了硬件性能的突破,泵站还集成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起设备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体系,实现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与故障诊断,让每一滴水都得到精准调配,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不仅是一台水泵的胜利,更是我国水利装备制造迈向自主可控的里程碑!”宁夏水发集团董事长顾耀民表示,此次国产化替代成功,不仅验证了国产技术的可靠性与先进性,更为水利工程关键设备创新制造注入核心动力。项目中毫米波雷达水位计与流量计同步实现核心芯片国产化及算法自主可控,进一步筑牢水利监测安全防线。未来,将持续完善创新机制,推动行业标准落地,扩大国产化装备应用版图,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