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意浓浓,

踏入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道石化大院,

这个有着5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

令人眼前一亮。

一处处精巧别致的花园,

错落点缀在楼宇间,

芬香的泥土上还竖着

“邻里同馨园”“邻里绿享园”

“邻里沐光园”“邻里诗画园”等铭牌。


原来,居民们集体创意提出“一梯一园”方案,即每加装一部电梯,建一座共享花园。

如今社区里11座“花邻里”共享花园荡漾着春意,成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温馨家园。

志愿服务队

牵头加装“一梯”

在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石化大院,是黄埔最大的房改生活区。这里生活着近1万常住人口,社会化退休人士有1747人,大部分都是老工友。

一言概括,这是个“熟人社会”,存在有老年人、老干部、老党员多的“三多”特点。光是党员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离退休党支部就有13个。

随着年龄渐长,在退休工友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加装电梯演变成为中心话题。“我们小区很多老人,有的走得慢,有的拄拐杖,都迫不及待想要坐电梯上下楼,”老党员刘友连通过“民生微实事”主动向文冲街道石化社区党委书记岑焕谊提出,组建一支“星光”加装电梯志愿服务队,通力帮助居民实现心愿。

最早,服务队16人的队伍里就有10位退休人员,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做宣传,推动加装电梯。

不过,加装电梯总是一个老大难题,每个环节都可能遇到“卡壳”的事。“星光”加装电梯志愿服务队队长刘友连说。

目前,经过几个月的大力宣传,社区已经获得24栋楼大部分业主的同意签名,也有不少电梯待上报公示或者已经公示完等待开工,这些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努力。

社区邻里携手打造“一园”

60栋之一在电梯加装完成后,因为随着岁月变迁,社区基础设施逐步老化,缺少修缮的花坛杂草丛生,影响了小区容貌。“能不能建个共享花园?”这个问题在群里一抛出,就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居民们更加积极地讨论起一楼门前共享花园的设计方案。


60栋之一共享花园

“我们小区总共有189个楼梯,物业管理费是0.6元/月平方米,如果每个梯前都建一个花园,那么物业的维护工作量是很大的”,岑焕谊说,要解决人力、物力和财力缺乏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居民共同参与。

52栋三梯门前花基,曾经这里草皮裸露,还有单车随意摆放。社区党委牵头发起微心愿,楼宇退休支部书记温媛华带领社区居民们也从零开始筹集资金,到敲定设计方案,再到动手建设,每个环节居民都亲力亲为。


52栋共享花园

为了进一步节省成本,老党员秦志锋自告奋勇承担起布局设计的工作。线条简朴的手绘设计稿勾勒出整体样貌,花卉种植区、鹅卵石铺设地、绿色地毯覆盖处皆标记得一清二楚。

他还巧妙利用花箱将原有的空地两端进行阻隔,以防止行人随意踩踏。还有居民自发帮忙购置水泥、花卉、花盆、围栏等多种改造物资。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笔开支都会在楼栋居民群、党员群中公示,哪怕是三张9元的红纸也要详细列明去向,这份“较真”转化成居民的信任感。

最终,经过邻里和志愿者20多天的齐心协力,原本荒废绿地焕然一新,变身“邻里百花园”。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目前石化大院已经建成11个共享花园。它们堪称无声的“调解员”,化解了一二楼住户对于电梯加装造成光线阻挡和花基破坏的顾虑,“有的一楼的居民一开始拒绝加装电梯的态度非常坚决,但听到我们要建成一个花园,很快就答应了。”

岑焕谊笑道:“现在好几个栋楼的居民都说,我们装完这个电梯,也想要拥有一个这样的花园。”

黄埔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主任陆耀滔表示,“一梯一园”的推行,一方面充分发挥居民自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降低电梯加装对于一楼住户所产生的影响,推动加装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社区治理经验。

每个人都是社区治理的“主角”,

电梯里的寒暄、花园里的笑声

都让老旧小区迸发出新活力!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