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获悉,截至5月7日18时,陕西铁路今年以来累计发送旅客5012.2万人次,同比增长1.5%,创同期历史新高,较去年突破5000万人次提前了4天。今年以来,西安铁路局深化运输供给侧改革,以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从假期运输保障到特色产品创新,从热门线路拓展到科技赋能服务,陕西铁路以多元化举措绘就“流动中国”的生动图景,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假期运输保障成效显著 数据跃升折射经济活力

2025年春运,陕西铁路迎来“开门红”。40天累计发送旅客1741.7万人次,单日最高客发62.2万人次,日均43.5万人次,同比增长2.7%。西安铁路局采取“基本+应急+梯次”运力组织模式,累计开行临客3192列,其中夜间动车组开行480列,同比增长23.4%;高峰期日均上线动车组185组、动集动车组54组,运力资源利用率达历史峰值。

进入二季度,旅客出行需求持续旺盛。清明假期发送旅客283万人次,日均56.6万人次,同比增长5.5%;“五一”假期发送旅客513.7万人次,日均64.2万人次,同比增长8.2%,其中5月1日单日发送83.5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西安北站、汉中站等16个车站33次刷新旅客发送量纪录。铁路客流的持续增长,折射出消费复苏与文旅融合的深层活力,彰显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强劲拉动效应。

银发旅游专列引领新风尚 适老化服务传递铁路温度

今年年初,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推动铁路和旅游融合发展,丰富旅游市场供给,增进老年人福祉。西安铁路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行银发旅游专列,为老年旅客出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对开行旅游列车的形式、线路进行不断优化。



2月28日,“环秦岭”银发旅游专列载着旅客驶入安康旬阳。车厢内,老年旅客们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制作手工艺品、欣赏舞蹈表演;车窗外,旬河勾勒出的“太极城”美景尽收眼底。“专列有麻将机、按摩椅,还有医护人员定时测血压,就像在家一样安心。”60岁的老年旅客彭艺感慨道。

除省内线路外,西安铁路局还推出西南、岭南、东北等跨省专列,通过“多地收客、一线串联”模式,将服务延伸至陕北、陕南等地。今年以来,西安铁路局已累计开行银发旅游专列21列,服务旅客超1.5万人次,为老年人出游提供了全新选择。

“我们在开好省内‘环秦岭’旅游专列的基础上,大力开发跨省旅游产品,满足老年旅客深度游、长途游的需求。不断扩大陕西省开行旅游专列的覆盖面,让省会城市以外,尤其是陕北、陕南的众多城市开通旅游专列停靠点,促进银发旅游经济全面发展,让‘银发专列’成为引领银发旅游新风尚。”西安铁路局旅服传媒公司西安铁道国际旅行社经理杨涛说。

热门线路持续升温 高铁网络激活文旅新动能

今年以来,西安铁路局以“高铁+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打造多条现象级线路,成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加速器”。今年元旦,西安北站开往杭州西站的G2025次列车,与2025年巧妙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年列车”。西安铁路局在“新年列车”上推出“明信片接力祝福”活动,旅客在车厢内传递手写祝福上万条,成为年度热门打卡项目。

1月5日,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西北首条进港高铁——西安至香港直达列车正式开行。列车以“长安印象”“香港印象”主题车厢为特色,串联两地文旅资源,春节期间吸引众多家庭体验“双城过年”。截至4月底,陕港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67万人次,成为陕港经济文化交流的“流动桥梁”。

与此同时,汉中“油菜花海”也成为今春热门打卡地,西成高铁日均160趟动车“公交化”运行,8分钟一班从西安至汉中最快70分钟可达。西安铁路局还和文旅部门合作推出“高铁+景区直通车”接驳服务,游客出站即可换乘“赏花专线”,直达39个A级旅游景区。“早上在西安吃肉夹馍,中午到汉中赏花海,这样的‘一日游’体验太棒了!”游客赵静的感慨,正是铁路与文旅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服务暖心与科技创新 筑牢客运提质“硬支撑”

西安铁路局以“人性化+数字化”为双轮驱动,构建覆盖购票、乘车、接驳全流程的保障体系,实现客运服务从“量”到“质”的跃升。

今年春运,西安铁路局在18个主要车站设立“急客爱心通道”,为开车前15分钟的旅客提供优先安检、检票服务;西安站“丝路缘”、延安站“圣地情”、安康站“硒乡情”等服务台,为重点旅客提供翻译器、助听器、应急药品等适老物资,春运期间服务超4.7万名重点旅客安心乘车。针对务工人员、学生群体,开行“点对点”专列。其中,2月5日汉中至宁波学生专列搭载508名师生,全程安排“学业辅导角”和行李托管服务;宣汉至上海务工专列连续27年开行,累计输送超160万人次,被老乡们亲切称为“致富专列”。



面对持续增长的客运需求,西安铁路局以科技赋能服务创新,全面提升运输效能。西安站启用数字客流预警系统,通过AI摄像头实时监测进站口流量;西安北站引入腿部安检仪,单人次安检耗时缩短至8秒,效率提升30%;宝鸡南站“客流热力预警系统”通过智能传感器动态调整通道,大客流时段进站排队时长减少40%。

除此之外,西安铁路局针对通勤、差旅群体,推出“计次票”服务,覆盖大西高铁、西康铁路等4条线路,提供10次/90日、20次/90日等多种优惠组合,旅客可“刷证进站”实现随到随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我们始终以旅客需求为导向。”西安铁路局客运部高级工程师刘桐飞表示,“未来,我们还将深化‘铁路+文旅’融合,持续优化客运服务,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本报记者 周生来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