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劳动筑基 阅读润心

——南宁市锦华小学从蚕桑文化到AI智控的“全链条”阅读课程重构之路

近日,南宁市锦华小学开展“探寻蚕桑文化,放飞小小飞行梦”及“AI启航 未来智控”主题研学活动,让知识在田间地头生根,让文化在行走探索中绽放。

劳动中的阅读:在蚕房读生命,在基地悟匠心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美丽南方的劳动实践基地,南宁市锦华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们正围坐在桑田旁,手捧《蚕桑劳动实践手册》,用稚嫩的笔触记录着蚕卵的形态变化。这不是一堂普通的劳动课,而是“劳动中的阅读”课程精心设计的预习环节。在“探寻蚕桑文化,放飞小小飞行梦”研学活动中,学校将蚕桑文化体验基地变为开放式课堂,构建起“预习-实践-反思”的完整学习闭环。


学生采摘桑叶饲养蚕宝宝。南宁市锦华小学供图


在古法缫丝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将蚕茧抽成银丝,切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蚕丝的珍贵。南宁市锦华小学供图

学生们首先通过手册预习蚕的生命周期知识,在心中种下对生命的敬畏。抵达基地后,他们化身“小蚕农”,在桑叶采摘、喂蚕护蚕的劳作中,亲身体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古法缫丝体验区里,氤氲的水汽中,孩子们亲手操作缫丝车,触摸丝绸的源头,阅读导师精心准备的《丝绸文化读本》,理解“抽丝剥茧”背后的工匠智慧,劳动实践已然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行走中的阅读:在科技馆读AI,在博物馆破译文明密码

如果说蚕桑研学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那么“AI启航 未来智控”主题活动则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锦华小学将课堂搬进接力出版社人工智能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打造“全链条”阅读教学系统,让知识在行走中焕发新生。


学生在领导老师带领下体验“千年之望 航天圆梦”接力阅读营。南宁市锦华小学供图

在人工智能馆,学生们手持《AI启蒙手册》,在STEAM展区操作机器人模型,阅读设备说明书破解避障原理;在智能工厂沙盘前,他们通过AR技术“透视”自动化生产线,在《智能制造2025》读本中寻找答案。当研学进入高潮——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千年之望 航天圆梦”接力阅读营时,文化与科技的碰撞迸发出耀眼火花。孩子们在全息投影中“触摸”铜鼓纹样,用光影技术破译古代飞天梦的密码,将《中国航天史话》中的文字转化为立体的文化体验。


学生组装太阳能月球车。南宁市锦华小学供图

最具创新性的实践创作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装太阳能月球车。他们需要先研读《清洁能源应用指南》,在图纸上设计电路图,再通过劳动实践调试太阳能板角度。当月球车在阳光下缓缓启动时,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物理原理,更理解了“知行合一”的深层含义。

教育追求:以课程创新厚植人才沃土

两次研学活动的成功,折射出锦华小学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在“劳动中的阅读”课程中,学校通过“蚕桑文化科普、古代剥茧抽丝体验、航空科技研学”三大模块,构建起“文化传承-科学探索-劳动实践”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在“行走中的阅读”课程里,则以“空间重构、资源整合、技术赋能”为突破口,打造没有围墙的成长课堂。

如今,锦华小学正计划将研学模式拓展至更多领域。从湿地生态调研到非遗技艺传承,从智慧农业实践到红色文化寻访,学校致力于让“全链条”阅读教学系统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在这里,每一次劳动都是对知识的致敬,每一步行走都是与文明的对话,而阅读,始终是照亮成长之路的明灯。(韦柔米 梁发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