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开启一个新的系列,从修炼角度看《道德经》,这块还是随着自己状态来更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先从文字语义角度来解读:能够用语言描述的“道”,
就不是那永恒不变、超越言语的真正大道;
能够被命名的“名”,也不是那亘古长存、涵盖一切的真实名相。
解决了文章词义,那开始从修炼的解读:
宇宙真正的“大道”,如同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
幽深寂静,无形无象,
根本无法用言语去形容,也无法用心思去揣度。
一旦我们开口去说它是什么,给它一个定义,
那已经是它显现出来的作用或某个侧面了,
好比我们能看见的只是“道”发出来的光芒,
而非“道”本身那幽不可测的源头。
同样,我们给事物取的名字,
也只是为了方便交流的符号,
而非事物永恒的真性。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的状态,
是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本初、混沌状态;
“有名”的状态,
则是大道化生万物之后,
成为养育万物的根源,如同母亲一般。
修炼的解读:
“无名”之时,
大道冥于太空,
鸿蒙未判,
一气尚在虚无之中,
这是天地宇宙的“开始”。
待到“有名”之后,
天地开辟,阴阳分化,
这大道便寄托于天地之间,
化生出形形色色的万物,
成为万物生长发育的“母亲”。
他特别指出,这从“无”到“有”的转化,
关键在于那“一团元气”的萌动与流行。
这“元气”是宇宙的生机,
也是人身修炼的宝贝。
实际上,这“元气”既是推动宇宙运动的最开始源动力,
也是生命发育演化的源动力。
不然,生命如何能从一个受精卵不断分裂分化成有血有肉的肉人呢?
推动生命生长发育的背后的力量,
就是“元气”。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
所以,要常常保持无欲的虚静状态,
去体察“道”那幽深微妙的本体;
也要常常在有心觉照的状态下,
去观察“道”显现出来的万千气象和运作规律。
修炼解读:
这段是修炼的核心所在,也是关键法门!
“常无欲以观其妙”:
他认为,这“无欲”,
就是要让心神彻底安静下来,
不起一丝杂念,如同止水明镜,
这样才能体悟到大道那幽玄奥妙的本体,
那“先天一气”的虚无景象。
这是一种返本归元、回归生命源头的静观。
“常有欲以观其窍”:
这“有欲”并非指世俗的贪欲,
而是指在清醒的觉知和微微的意念下,
有心地去体察大道在我们身心之中显现的关键之处——“窍”。
这个“窍”就是修道人常说的“玄关一窍”。
黄元吉真人认为,
它是当身心静定到一定程度,
阴阳将要交合、生机将要萌发的那一刹那的“虚无窟子”、“动静之枢”。
能观到这个“窍”,
就找到了生发能量、凝炼神炁的门户。
他强调,修道之人,下手做功夫,
就要在这“一呼一吸”之间,
体验“无”与“有”。
吸气时,心神内敛,万念俱消,
这是“无欲观其妙”的境界,归于虚静;
呼气时,若有若无,微微觉照,
则是从静中触动生机,这是“有欲观其窍”的运用。
一呼一吸,便是阴阳动静的体现。
联系方式
可扫下面二维码添加我为好友。
欢迎咨询
添加老师微信
获取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