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印巴边境上空传来突变消息:在一轮超视距空中交锋中,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中国制歼10C战机以零损失,击落印度空军三架阵风。
当天,巴方议会上还由副总理亲自证实这一结果。这场空战直接颠覆了外界对于亚洲两国空中力量对比的刻板印象。
此次交火被西方媒体称为“教科书级别”的现代空战案例。据美国CNN报道,两国先后动用了125架各型战机。战事主要发生在双方领空内,实际空战距离一度拉大至160公里以上。印空军的3架阵风、1架苏-28、1架苏-30以及1架无人机在升空后不久,便被巴基斯坦全套空情体系所锁定:地面雷达、预警机、卫星,以及扮演主攻的歼10C雷达共同作用,印方战机刚离机场就遭到霹雳-15导弹远程拦截。
资料显示,阵风作为法国现役最先进的多用途战机之一,原本以其优异的机动性、刚完成列装的新型相控阵雷达以及丰富电子对抗能力而著称。自2011年“奥德赛黎明”利比亚作战成名以来,阵风成为欧洲出口量最大的四代改进型战机。法国达索公司因此拿下包括印度、埃及、卡塔尔、印尼在内的多笔大单。
2016年,印度为强化空军实力,不惜花费79亿欧元购入36架阵风,并持续追加新订单,甚至签订26架阵风舰载机合同。阵风逐渐被视为印度空军未来的核心战斗力,其性能在印度舆论和媒体中屡被拔高,舆论形容其拥有对巴方J-10C、枭龙战机的“压倒式优势”。
但这一次,结果全然不同。据军工领域专家分析,导致阵风“失守”并非飞行员素质或随机意外,更关键的是系统作战能力的鸿沟。
歼10C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尺寸、探测口径全面领先阵风,200毫米光学IRST和0.8米雷达阵面,对比阵风分别为100毫米和0.55米,配合DIS进气道带来的隐身优势,使其在搜索、锁定、攻击链条环节全程占优。同时,歼10C挂载的PL-15空空导弹采用氮化镓相控阵导引头,射程、抗干扰能力技术水平更接近五代机,性能上领先阵风主力“流星”导弹整整两代。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空战过程中,巴基斯坦综合利用预警机、地面雷达、信息联通和中远距导弹的体系作战,实际上让印度空军即使拥有较新锐的战机也难以发挥出全部性能。
而阵风自身的体积相对小巧,其搭载火控系统也因此受限,加之复杂电磁环境下电子对抗能力被削弱,结果造成“还没贴近就被击落”的局面。
此次冲突影响迅速波及法国军工产业。阵风母公司达索集团股价次日下跌,业内讨论中国高端外贸武器装备进入“全球抢单模式”已成事实。
一直以来,外界对中国高科技军贸产品抱有“廉价、中低端”的固有偏见。歼10C参战且表现突出,直接对这一成见给予有力回击。
从另一角度来看,巴基斯坦近年来通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强化空军现代化,选择采购36架歼10CE重塑区域空中力量平衡。在2019年至今印度持续引进阵风、试图在局部把控制空优势时,这一新型中式战机展现了“以小博大”的战略价值。
回顾中军工出口的步伐,长期以来主打遥控无人机、枭龙、运-8等中低端型号,此次歼10C亮相战场且表现出色,无疑助推行业形象升级。
有专家认为,中国生产高技术装备工厂已经转移到贵飞,基本仅为国内现役和外贸售后服务,若不专门战略开放出口,全球市场很难获得体验。“他们通常认为中国只出口质优价廉但性能一般的军备,现在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产品的实际实力”,业内观察者评论。
本轮印巴冲突结束后,巴方还公开称击毁超过25架印度哈洛普无人机,同时推动印度方面重新恢复对巴格利哈尔水电站的水资源供应。这不仅意味着印度“朱砂”袭击计划挫败,也预示印巴局部空天平衡再次改变。
绕开情绪和宣传,回归数据,最近这轮交锋暴露出现代空战“由平台、体系和弹药性能决定最终消长”的趋势。对于类似巴基斯坦这样资源有限、地缘压力较强的国家来说,以经济性优先、重点打造空防体系,无疑是值得借鉴的经验。用合适的资源取得最大控制权,今天的歼10C案例,是现实版的最佳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