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月的风,吹走了心中的焦躁。从无计划忙碌到偶尔放空,给自己和未来多一些时间。这样说起来,还挺抽象的。可落实到生活中,不免会感到松弛。就像以前我比较喜欢窝在出租屋里写作,累了就追追剧、扫扫地,下楼扔个垃圾。日子就那么一点一点过去,似乎不用想太多,也能拥有简单的快乐。
直到后来,或这或那的原因,驱使自己开始主动靠近更成熟的生活状态,这才想起来:那样佛系的态度,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当下再提笔写作时,我会先到外面逛一圈后,再写自己、写他人,写亦真亦假的故事。这般微小转变带来的舒展,在我看来,也算得上是一种和内卷对抗的方式:逃离过往,奔赴未来。
屋内,屋外。由此产生的心境其实还挺不一样的。在相对的封闭空间下,锁起来的不只是一扇门,还有一颗心。你可能无法用准确的字眼去描述一种真实发生过的场景,就像我们很难预见还未发生的事一样。不曾用感官体会,就无法用文字落地。这样就会让心跟着无法落在键盘上的手指,变得没有节奏,甚至失序。
而这时,“走出去”自然而然就成了“卡文”时的最优解。我是怎么把心由内向外打开的呢?其实不难,只需要一点点自我觉察,就可以了。
因为自己是独居状态,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平日里如果没有特别想说话,也不会主动和陌生人搭讪。偶尔在楼道遇到邻居,更多是保持一种社交式的微笑。想到网上有人说,搞写作的人大多很有表达欲。这一点说得没错,但也不全对。这种表达,有人觉得是很爱说话,其实也可以是通过静止的文字,去表达一种动态的生活。
我就是这样的。
譬如,关于“吃饭”这种稀松平常的小事,之前我都会选择在一个人的环境下进行,而很少坐在店里吃。没有去深究这是为什么,可能与性格有关系。
但前些天晚上散步,看到小区里新开了一个餐馆,我想试试。于是,第二天便去吃了,坐在店里吃的。经营小店的老板,是两个年轻人。有点印象,但想不起来是谁。直到后来在店里看到隔壁早餐店的阿姨时,我突然想起来了。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是阿姨的儿子,一个是阿姨的儿媳。现在他们一家人,为了盘活小区内竞争略显激烈的餐饮生意,老一辈卖早餐,新一代供应中晚餐。仔细想想,这似乎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逃离“职场内卷”的方式。
我想,不一定要在走出校园后的伊始,就挤在一条拥挤的赛道奔跑,才叫上进。在烟火气中积攒下些生命体验后,再思量接下来要做什么,依然不失为一种出彩的人生。
2
后来,我又去那家店吃了几次晚餐。时隔几天,刚进去时,坐在收银台的老板娘还笑着问我:“几天没见到你了?”
“是呀,放假几天,回家去了。”我说。
就是这样简单的对话,让我意识到,其实在独自生活的日子里,还是会有人记得你的。因此,慢慢的,不自己做饭的时候,我会选择找个小店或者路边摊,坐在那里吃。而不是再打包带走,在一个人的空间里就着“电子榨菜”干饭。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直接地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这要比书中看来的过来人经验真实得多。记得,很久之前刚写作,文章被人拿去看了最多的评价就是“生硬”。那时我都还不懂什么是“生硬”,为什么要这样说。
不能捕捉到外界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让我时常处在一种紧绷的状态。越紧绷,越难让文字变得鲜活起来。甚至,为了让稚嫩的文字显得老练,我还一度把简单的字词用十分晦涩的文字表达出来。觉得要写得高深莫测,才算好。可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那样的文字挺空洞的。或许,从构思到落笔、再到收尾,也加入了些思考。但也局限在太过理性,没调动自己的情绪。这是很让人苦恼的一件事。为了改变这种不太正确的思维,我报过课、看过书,也写过很多让人难以看懂的文章,最后却往往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那段时光,好像一直都处在忙碌中,可又没达成自己的预期。只能选择停下来,去复盘。那时就突然意识到不仅是写得有问题,其实更需要改变的是自己本身。
3
我愿意把那段日子称作是“成长灰暗期”。这么形容,自然是觉得回想起来还挺难熬的。和学习、工作没关系,那是妈妈的突然离世,难以释怀。
怎么形容那段时光呢?挺奇怪的。至亲去世时,我即将大学毕业。前一天还和她通了电话,第二天就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她在ICU的消息,只觉造化捉弄人。可我除了哭,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忙也帮不上。
我不知道怎么办,甚至伤心的情绪也没持续多久,看着家中的长辈操办完后事,就急匆匆回了工作地。可并没有什么好急的,心里想得只是回到自己的空间,想通那一切。
睡不着时,也辗转闪现在亲人离去的那个瞬间,为什么心情没有太多波澜,甚至有些平静,一直没找到答案。后来,做过几份工作后,我选择了写作。
因为个人的喜好,有时会去写一种与自己不符的情境。譬如,文中的“我”可以是妈妈、是妻子,是很多种不同职业的角色。这样一来,每次在写作时代入其中,会产生一种不属于自己的心里感受。这应该叫“共情”。
自此,我似乎也共情了离去的妈妈,和当初那个没法沉浸在伤痛中的自己。或许,不是我的错,妈妈也没有错。我们只是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与此同时,也不知是不是常在文中扮演“妈妈”的角色,平时遇到陌生的小朋友,他们还会叫我“阿姨”,我觉得比他们大十岁出头,叫“姐姐”更合适。这一点点小心思,被捕捉到,我觉察到,自己向外呈现的,和向内渴望的,有些割裂。
毕竟,像一个大人做事,会失去很多快乐。会慢慢忘掉因为吃到想吃的、玩到想玩的,就能轻而易举得到的那种快乐。所以,敲完这行字,我会慢下来,去捕捉更多的生命体验,用文字找回遗失的快乐与美好。
作者简介:95后文字捕手,爱读也爱写,笔下藏着对世界最笨拙的甜。
作者姓名:刘媛
手-机:156-7423-5135
邮编:410219
身份号:430725199906052525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月亮岛街道银星小区B05栋七单元303
开户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国金支行
卡号:62148374094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