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古代,或许你想着凭借自己超前的现代知识,完成”醒掌天下权,醉枕美人膝“的目标。但我想告诉你的事,别做梦了,普通人穿越回去,或许你连时间都看不懂!
例如古装剧里经常会出现一句"稍候一炷香"、”一盏茶过后“的情况,现代社畜们集体懵逼:这到底要等多久?
别慌!今天带你们破解老祖宗的"时间密码",保证看完秒变古装剧计时达人。
“一炷香”,在古代计时体系里可是个重要角色,约等于现代的 30 分钟。为啥这么说呢?这得从寺庙说起。
古代寺庙特制一种 “标准香”,长度大概 30 厘米,粗细均匀。材料也讲究,檀香、沉香等混合而成,这就保证了燃烧速度稳定。
僧人们反复测试,发现从点燃到烧完,差不多正好 30 分钟。于是寺庙就把 “一炷香” 当作基本计时单位。打坐、诵经、休息,都按这来。
这计时方法慢慢从寺庙流向民间,成了大家默认的时间尺度。民间百姓也依据这一炷香的时间,安排着日常的劳作与休憩。
“一盏茶”,古时候将茶杯称为“盏”,而一盏茶为古代的一刻钟。
古人将一天12个时辰分为100刻钟,因此一刻钟约为如今14.4分钟。后来到清朝才将一天分为96刻钟,一刻钟则为四分之一小时,也就是15分钟。
咱来琢磨下古人喝茶的流程。首先得把水烧开,古人用炭火煮水,从冷水到沸腾,然后洗茶、冲泡,等到茶水差不多不是那么烫了,最终便会一饮而尽,这其中的过程便是一盏茶的功夫。
这一套流程下来,可不就是要这么久嘛?
当然如果是文人雅士聚会 “斗茶”,细细品味茶汤色香味的时间那就说不准了,这只是大多数情况下,毕竟普通百姓平时也不会有这个雅兴,最多就是到茶馆点杯茶稍微歇息一下,可能要 10-15 分钟。
“一顿饭”的时间跨度可就大了去了。正式宴席能长达 1 - 2 小时甚至更久,毕竟大户人家菜也多,席上还有歌舞表演,不可能匆匆结束。
当然普通人家吃饭,图的是省事。饭菜上桌,家人匆匆吃完,吃顿饭的功夫也就是20 - 30 分钟,因此一顿饭的时间放在现在,也就半个小时左右。
当然,古代又没有准确的时钟,这些用语伸缩性都比较大,并没有准确的时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识,即使不精确,人们听到后也能知晓大概的时间,如此方能做到心中有数。
敬请关注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