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事新闻网辽宁编辑部大连中心主任张添强)
2025年5月8日清晨,大连市民任增颖收到大连海洋保护志愿者康先生发来的信息,得知在七贤岭附近的海域有一头疑似搁浅死亡的东亚江豚开始腐烂。她迅速赶到现场,探明情况后,分别联系了大连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和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
由于事发地点是七贤岭“老鱼窝铺”位置比较特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死亡东亚江豚被三名执法人员和科研人员(副研究员田甲申博士和助理研究员王震)共同从海边打捞上来。经现场测量,该江豚体长约159cm,是雄性个体,肌体已经开始腐烂,散发出腐臭味道。
目前,经执法队批准,这只死亡东亚江豚已被带回辽宁省海科院进行后续处置。
东亚江豚属鲸目、齿鲸亚目、鼠海豚科、江豚属,是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陆沿海、长江中下游水域及台湾海域的一种小型海豚,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
东亚江豚是最小的鲸目动物,最大体长在2米左右。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背鳍被具有很多尤粒的背脊取代。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它们在水域生态健康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常常也被视为生态指示物种。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很重要。
大连是一个海滨城市,拥有2211公里的海岸线,东亚江豚经常自由游弋。大连海洋执法部门高度重视东亚江豚、斑海豹等旗舰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和相应的执法和宣传工作。如果今后再遇到海洋哺乳动物搁浅等现象,市民可以直接联系执法部门。
尽管目前公开报道中直接涉及到东亚江豚救助的案例较少,但科研团队通过死亡个体的病理分析、栖息地保护建议等,持续为东亚江豚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参与此次现场打捞行动的田甲申博士提到:“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而言,东亚江豚也是辽宁海科院几十年中重点关注的旗舰物种之一”。
任增颖常年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行动的过程中,是湖南省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公益记录者。协会自成立以来,在长江江豚保护领域屡建奇功,从2012年12月开始同步进行中国沿海东亚江豚的保护,2018年5月之后,她在大连南部海域设定五个重点观测区域,持续跟踪巡查东亚江豚多年,不断推进大连青少年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科普,此次事发区域是其中之一。
记录编辑:海岱【未经作者授权,转载与搬运文图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