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总结前朝书法云:“魏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这一结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且成为后世学习和品评历代书法的指导理论,同时这一结论也揭示了书法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以韵致为上。



韵致也是历代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历代书法家真正能胜于韵致者寥寥,如今书法已经成为纯艺术,书法都开始追求艺术展现力,对韵致的追求减退,让书法呈现出外观奇肆但毫无内涵的展览体风格。



但是当今书坛仍有人可登顶书法的最高殿堂,以韵致取胜,成为守护传统书法的卫道者,此人就是第七届兰亭金奖得主崔寒柏先生。



崔寒柏先生的书法直入魏晋,雍容华贵,特别是他的小字作品更显钟王神韵,是当今书坛极为罕有的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的书法家。



崔寒柏先生书法能够有如此高的造诣,仰仗其对传统书法深刻且独特的认知和理解,这种认知支撑他雄厚的传统书法功底。



崔寒柏先生经常利用直播宣讲自己的书法理念,其中不乏对古人书法的理解和认识,从他的直播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总是从韵致的角度去品味古人书法。



他所推崇的书法家都是以韵致为上,比如苏轼、二王、钟繇,而今人极力追崇的米芾和王铎却被他列为其次。



明人评价宋四家时推测蔡襄本是蔡京的备胎,但是崔寒柏先生从韵致的角度分析,蔡襄绝非蔡京的备胎,相反蔡京书法相较蔡襄甚远。



如此独特的理解和认知让崔寒柏先生的很多观点都颠覆了人们的普遍认知,为人们重新审视前人书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正是因为对传统书法深刻且多的的认知和理解,指导了崔寒柏先生的笔法、字法和章法,塑造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书法学习常有眼高方能手高的规律,眼高才能指导学习方向,当今很多书家都失于眼界太窄,无法领略前人书法真正的精髓,始终停留在表面,无法与古人深入交流。创作时只能刻意安排,无法为作品注入灵魂。



很多今人的书法作品笔法娴熟精巧,结构奇肆玄妙,看似仪态万千,但是却是在刻意炫技,用技术支撑艺术,最终也只流于表面繁华,实则空洞无味。



崔寒柏先生反对刻意的构思排布,他的书法并没有如旁人那样罗列对比关系,更显流畅、自然,让人能够以平静的心态品味他书法散发的浓厚古韵。



崔寒柏先生书法带给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书法真正的功底不在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传统书法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没有这种认知,再娴熟的技术也难以创造出有活力和精神的作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