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山的文字具有强大造境能力。以诗咏志,如果它不够真实不够贴近自己,就很难像其它文体那样依靠写作技巧与读者产生更多共鸣。在《宝铃》中,庆山实现了对这段距离的跨越。这种跨越让读者有可能通过这些诗歌更接近她的世界。
无论是从文体结构还是内容表达上,《宝铃》的出现具有一种必然性,一方面是写作道路行进至此,另一方面写作者个人的心灵探索经验也构成了这些诗歌最坚实的骨骼。
《宝铃》文字信息量的密度很大,阅读体验却很轻盈。这种奇异的反差感像一种魔术,不知它是如何产生的。
读这本诗集的感觉很像是面对一面冬去春来开始逐渐解冻的湖泊,我们从岸边出发,一首诗或者一首短歌就是湖面上漂浮的一片浮冰,以这些浮冰作为支点,在湖面上跳跃,一直向湖中央前行。湖中央到底有什么?也许是一座岛屿,也许是一个悬空的水中花园,花园里有巨树古塔,或者仅有一句焰火形成的文字。“我决定安住于此,不再为易碎和消失中的事物活着。”
文 / 陈蕾
《宝铃》的写作生起于觉悟之路上的赤热与仁慈,
是天地之间的阔达孤旅,问道与自证,涉过爱河的一页书信。
雨后山峦出现两道彩虹,
中夜当空皎洁满月。
你入睡之后如花蕊收拢的眼眸。
《宝铃·三九》
驶向夜海的船上,
在心里点燃一簇火焰。
日以继夜不让它熄灭。
《宝铃·一六七》
已打扫干净。
这房间有阳光、炭火、陶器和一盆兰花,
与你对坐,共饮小盏清茶。
天色将暗。终有一别。
《宝铃·五三》
生与死的边界消弭,一切苦是觉知的开端,
悲伤与欣悦同在,破碎与新生往复。
当我变老,会吃得更少一些。
说话适中,进退有度,
睡前祈祷,时时感恩,
面有微笑,话语有益。
悲伤和眼泪,是被净化过的。
尝到清凉和平等的滋味, 漠视细节和分别之处。
男人与女人在身体里会合,失去性别。
《宝铃·九〇》
为了让纯金般的本性显出,需要剥离和分解。
掀开覆盖,恢复记忆,
我有了未出生之前的眼睛。
《宝铃·二〇五》
有人在信中写下我爱你,千里迢迢与之相见。
一树洁白山樱绽放于空谷,山顶积雪正在化成瀑布。
《宝铃·三九》
无数世以来乃至无穷尽的未来,
万事万物在庆山的时空宇宙中获得了永恒的神圣性同一性。
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与物,只希望心洁净本真。
看到人的卑微,同时看到他们的庄严。
《宝铃·二一一》
每个人投生于此,据说命运中必然有一处落陷。
对我来说,那是孤独。
少年时如海潮奔涌的孤独, 老去时它变得湛亮,有光芒,并且沉默。
树的年轮,山崖的岩层,山峦之间飞鸟迁徙的列队,
等待从海底浮出的巨大宫殿和寺院。
孤独让我知道自己将如何撤离人世。
《宝铃·二八》
此刻,黄昏落日余晖,如火焰般打在漆黑发丝上。
怀里的婴儿在酣睡,手里抓着一朵大百合花,
金色光晕闪耀幼小的面容。 你在我身边,默默凝望雨后天边的彩虹,
说,天晴了,让我们去旅行。回到无生灭的山谷,
建造一所木屋。如实生活,白头偕老。
《宝铃·二一六》
X
庆山 | 《宝铃》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初审:化 城
复审:薛子俊
终审:赵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