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知道我就这么点家当,还要搭上亲情,哥,你还是人吗?”

张秀梅指着自己的哥哥怒斥,眼泪夺眶而出。

“秀梅,你相信我,日后定有回报。”

张明沉着脸,目光掠过一旁沉默的李国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谁能想到,三十五年后,这个承诺会以怎样的方式兑现?

01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改变。

对于李国强来说,这个瞬间发生在三十五年前的那个雨夜。

窗外的雨点敲打着破旧的窗棂,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屋内,李国强握着妻子发烫的手,心急如焚。

“国强,别担心,我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张秀梅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苍白的脸上布满了汗珠。

李国强知道妻子是在安慰自己,她的病情已经拖了大半个月,再这样下去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秀梅,再坚持一下,我明天就想办法凑钱带你去县医院。”李国强轻轻抚摸着妻子的额头,声音中带着坚定与不安。

话虽如此,但他心里清楚,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更别说拿出医药费。

正当李国强陷入绝望时,门外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雨夜里会是谁?

李国强疑惑地走过去打开门,却发现是妻子的哥哥张明站在门口。

“国强,秀梅病得怎么样了?”张明浑身湿透,脸上满是焦急。

李国强没想到会是舅哥,赶紧把他请进屋内。

“哥,秀梅病了半个月了,一直高烧不退,我正发愁医药费的事。”李国强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张明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妹妹,眉头紧锁,随后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的信封。

“这里有五百块钱,你赶紧带秀梅去县医院。”张明把信封塞到李国强手里,语气不容拒绝。

李国强愣住了,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知道舅哥刚开始做砖厂,手头也不宽裕。



“这...这太多了,我怎么好意思收...”李国强有些犹豫。

张明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坚定:“你是我妹夫,秀梅是我亲妹妹,这都是应该的。”

就这样,在张明的资助下,李国强带着妻子去了县医院,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张秀梅的病情终于好转。

然而,五百块钱的医药费对于当时的李家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债务。

“国强,我在砖厂正缺人手,你要不要来帮忙?工资虽然不高,但能保证你们一家的基本生活。”病愈后的某一天,张明向李国强提出了邀请。

李国强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一方面是为了报答舅哥的恩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养家糊口。

就这样,李国强开始了在张明砖厂的工作生涯,谁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三十五年。

02

砖厂的工作异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直到太阳落山才能收工。

李国强被安排在最基础的岗位上,负责搬运砖块,这是体力活中的体力活。

一块砖虽然不重,但当你需要一天搬运上千块时,那感觉就像是背着一座山在走。

刚开始的日子里,李国强每天回家都累得话都说不出来,浑身的肌肉像是被人撕裂一般疼痛。

“国强,要不你别干了吧,我看你这样太辛苦了。”张秀梅心疼地看着丈夫被砖头磨出血的手,眼中满是心疼。

李国强摇摇头,微笑道:“没事,习惯就好了。再说了,这是你哥给的机会,我得好好珍惜。”

就是这份朴实和坚韧,让李国强在砖厂站稳了脚跟。

一年过去,李国强已经从一个搬砖工人晋升为小组长,负责分配工作和监督质量。

三年后,他成为了砖厂的车间主管,开始参与一些生产决策。

十年后,随着砖厂规模的扩大,李国强已经是厂里的二把手,仅次于张明。

表面上看,李国强的地位和待遇都有了很大提升,但实际上,他的工资并没有随着职责的增加而等比例增长。

“国强,我听说隔壁村的新砖厂给主管的工资是你的两倍,你怎么不去试试?”同在砖厂工作的老王有一次私下里问他。

李国强笑了笑:“我和张厂长是亲戚,这么多年了,有感情了,不能只看工资高低。”

这话说得漂亮,但实际上,李国强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

当初张明救了妻子的命,又给了他一份工作,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里。

更何况,张明是妻子的亲哥哥,他们是真正的一家人,李国强觉得自己应该懂得感恩。

就这样,李国强在砖厂一干就是三十五年,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中年人,最后又成为了即将退休的老者。



这三十五年里,他见证了砖厂从小作坊发展成为县里最大的建材企业,也见证了舅哥张明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

然而,李国强自己的生活状况却没有太大改变,仍然住在当初的砖瓦房里,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

03

“李师傅,听说张厂长又买了一辆新车,这都第五辆了吧?”砖厂的年轻工人小刘一边搬砖一边好奇地问道。

李国强点点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是啊,厂长生意做得好,日子自然也就好了。”

“可您都跟了厂长三十多年了,怎么还住在老房子里啊?我可听说您是厂长的妹夫呢。”小刘继续追问。

李国强淡淡一笑:“知足常乐,有房子住,有饭吃,就很好了。”

这样的对话在砖厂里时有发生,工人们私下里都议论纷纷,觉得张明对自己的妹夫太苛刻,简直是在剥削亲情。

这些流言蜚语自然也传到了张秀梅的耳朵里。

“国强,我觉得你应该和我哥谈谈工资的事情。”一天晚上,张秀梅终于忍不住对丈夫说道。

李国强正在吃饭,闻言抬起头,轻声道:“你哥对我挺好的,给了我这么好的职位,还常常照顾咱家。”

“什么照顾啊?除了逢年过节给咱们送点东西,平时连个电话都没有。”张秀梅有些生气,“而且你看看你的工资,比外面同等职位的人低了多少。”

李国强放下碗筷,语气依然平静:“秀梅,你别这么说你哥。当初如果不是他帮忙,你的病也不会好得这么快。”

“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难道这三十多年你为他创造的价值,还抵不上那五百块钱吗?”张秀梅越说越激动。

李国强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摇摇头:“算了吧,我都这把年纪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何必为这点事闹得不愉快。”

张秀梅知道丈夫的性格,也就不再多说,但心里的不满却越积越多。

有一次,张秀梅实在忍不住,在家庭聚会上质问自己的哥哥。

“哥,你不觉得对不起国强吗?他为你的砖厂操劳了大半辈子,到头来还是那点工资。”张秀梅直接了当地问道。

张明皱了皱眉,脸色有些不悦:“秀梅,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这些年砖厂的负担有多重你知道吗?”

“我不管那些,我只知道国强为你付出了太多,而你给他的太少。”张秀梅不依不饶。

李国强在一旁听得尴尬,赶紧上前打圆场:“秀梅,别这样,在外人面前给你哥难堪不好。”

张明看了一眼李国强,眼神复杂,最终只是叹了口气:“秀梅,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这样的争执不止一次发生,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张明的态度始终模棱两可,而李国强则一如既往地维护舅哥。



渐渐地,亲戚们也开始议论纷纷,认为张明做人不地道,连自己的妹夫都如此刻薄。

“老李啊,我觉得你太傻了,张厂长摆明了是在利用你啊。”亲戚聚会上,李国强的表哥忍不住劝道。

李国强只是笑笑,不置可否:“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表面上看,李国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心底深处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复杂情感在翻涌。

04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李国强在砖厂工作了三十五年,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

然而,就在他准备安度晚年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

“李师傅,你听说了吗?张厂长要把砖厂转型成建材市场了,很多人都要被裁掉。”一天下班后,老王神色凝重地告诉李国强。

李国强愣了一下:“这消息准确吗?厂长没跟我提过啊。”

老王叹了口气:“千真万确,我刚从会计那儿听来的。听说已经开始计算补偿金了,我这干了十五年的,应该能拿到八万多呢。”

李国强陷入了沉思,他作为厂里的老人,应该是最早知道这个消息的,可张明竟然一点风声都没透露给他。

回到家后,李国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妻子。

“什么?要裁员?那你怎么办?”张秀梅脸色一变,担忧地问道。

李国强笑了笑:“我都这把年纪了,正好可以退休了。你哥估计是怕我担心,所以才没跟我说。”

“我看他是怕你提前要补偿金!”张秀梅冷哼一声,“这么大的事情,连自己的妹夫都不提前通知,还是亲哥哥吗?”

李国强安抚道:“别这么说。你哥肯定有自己的考虑。明天我去找他聊聊。”

第二天,李国强来到张明的办公室,敲了敲门。

“进来。”张明的声音从里面传出。

李国强推门而入,看到张明正在和几个陌生人谈话。

“张厂长,不好意思,打扰了。”李国强有些尴尬地站在门口。

张明看到是他,微微点头:“李师傅啊,有事吗?我正在谈事情,你先等会儿。”

李国强只好退了出去,在门外等了近两个小时,那几个陌生人才离开。

“哥,听说厂里要转型了?”李国强一进门就开门见山地问道。

张明脸色微变,随即恢复正常:“消息传得够快的。是的,我准备把砖厂改成建材市场,现在砖厂的利润越来越低了。”

“那厂里的工人们怎么办?”李国强关心地问道。

张明靠在椅子上,淡淡地说:“按照工作年限给予补偿,该走的走,该留的留。”

“那我呢?”李国强直视着张明的眼睛。

张明避开了他的目光,沉默了片刻:“国强,你也五十多了,也该退休了。我正想跟你谈这事呢。”

李国强点点头:“我知道,我没什么意见。只是想问问,我这三十五年,能拿多少补偿?”

张明咳嗽了一声,略显尴尬:“国强啊,你是我妹夫,咱们是一家人。这补偿金的事,我觉得咱们之间不应该太计较。”

李国强心里顿时一沉,预感到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那你的意思是?”李国强的声音有些低沉。

张明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国强,这里是两万块钱,算是我给你的退休礼物。咱们这么多年的情分,不就是为了相互帮助吗?”

李国强看着那个信封,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两万块钱,这就是他三十五年辛勤工作的回报?

按照规定的标准,他至少应该拿到六七十万,可现在只有两万,连标准的零头都不到。

“张厂长,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李国强努力保持着平静。

张明拍了拍李国强的肩膀:“国强,你别多想。这两万块只是个意思,以后有什么困难,你尽管开口,我这个当舅哥的不会不管你的。”

李国强看着张明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突然感到一阵心累。

三十五年了,他一直把张明当成恩人,当成亲人,可到头来,对方却如此轻视他的付出。

“那我先回去了。”李国强没有拿那个信封,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回家的路上,李国强的心情无比复杂。

他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心里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三十五年的辛勤付出,换来的竟然只是两万块钱的施舍。

回到家里,张秀梅一看丈夫的脸色就知道事情不顺利。

“怎么了?我哥怎么说的?”张秀梅急忙问道。

李国强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如实相告:“你哥给了两万块,说这只是个意思,以后有困难可以找他。”

“什么?才两万块?”张秀梅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刘在隔壁厂干了十五年,都拿了八万多,你干了三十五年只给两万?这不是欺负人吗?”

李国强疲惫地摆摆手:“算了,不想说这事了。”

张秀梅看丈夫这样,心疼又气愤:“不行,我得去问问我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完,她就要往外走,却被李国强拉住了。

“秀梅,别去。事情已经这样了,何必再闹得不愉快。”李国强的声音里透着疲惫。

张秀梅气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国强,你怎么这么想不开?我哥这是欺负你老实啊!”

李国强摇摇头:“也许你哥有他的难处吧。这些年他也帮了我们不少。”

“帮什么了?要不是你这些年在砖厂拼命干,他能有今天?”张秀梅越说越激动。

李国强无力地坐在沙发上:“秀梅,我不想因为这事破坏了你和你哥的感情。就这样吧,两万就两万。”

张秀梅看着丈夫疲惫的样子,心里又气又心疼,最终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第二天,李国强还是去了砖厂,但这次是去拿那个装着两万块钱的信封。

“李师傅,听说你要退休了?补偿金拿到了吗?”老王迎面走来,好奇地问道。

李国强勉强一笑:“拿到了,厂长对我很照顾。”

“那肯定的,你可是厂长的妹夫,按理说应该比我们拿得多吧?”老王继续追问。

李国强不想多说:“各有各的标准吧。”

说完,他加快脚步离开了。

在张明的办公室门口,李国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敲响了门。

“进来。”张明的声音从里面传出。

李国强推开门,看到张明正在检查一些文件。

“我来拿昨天的那个...那个信封。”李国强的声音有些低沉。

张明抬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就在那里,你自己拿吧。”

李国强走过去,拿起了桌上的信封,感觉沉甸甸的,不只是钱的重量,还有心理的压力。

“谢谢张厂长这些年的照顾,我...我先走了。”李国强转身准备离开。

张明突然叫住了他:“国强,等等。”

李国强转过身,疑惑地看着张明。

张明站起身,走到李国强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国强,这些年辛苦你了。有些事情...唉,以后你就明白了。”

李国强不知道张明这话是什么意思,只能点点头:“嗯,我明白。”

离开砖厂的那一刻,李国强感觉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但同时也像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三十五年的时光,就这样悄然而逝,留下的只有那个装着两万块钱的信封,和一颗疲惫不堪的心。

05

回到家后,李国强把信封放在桌上,一言不发地坐在沙发上发呆。

张秀梅看着那个信封,心里充满了不甘和愤怒,但看到丈夫的样子,她也不忍心再多说什么。

“国强,要不我去找我哥谈谈?”张秀梅小心翼翼地提议。

李国强摇摇头:“算了,事情已经这样了,何必再纠缠。两万块钱,够我们用一段时间了。”

张秀梅心疼地看着丈夫:“可你这三十五年啊...”

“三十五年就是三十五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李国强打断了妻子的话,语气中带着几分决绝。

看着丈夫这样,张秀梅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是心里对哥哥的怨气越积越多。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都知道李国强在砖厂干了三十五年,退休时只拿到了两万块钱的消息。

“这张明也太不是东西了,自己的妹夫干了一辈子,就给两万块钱打发了?”村里的老王坐在小卖部门口,一边嗑瓜子一边评论道。

“就是啊,听说厂里干了十几年的都拿了几十万呢,李国强可是厂里的元老啊。”老李接过话茬。

“你们不知道,张明这人最会算计了,自己的妹夫他都能这么对待,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村里的刘大婶也忍不住加入讨论。



这些议论声自然也传到了张明的耳朵里,但他并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

退休后的李国强过着平静的生活,每天晨练、买菜、带带孙子,倒也悠闲自得。

而张明的砖厂已经顺利转型为建材市场,生意比之前更加兴隆,据说张明已经买了第六辆豪车。

“国强,我听说我哥最近又有大动作了,好像要在城里开分店。”一天晚上,张秀梅一边看电视一边说道。

李国强平静地翻着报纸:“是吗?挺好的,祝他生意兴隆。”

张秀梅看丈夫这么平静,心里有些惊讶,她以为李国强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平衡。

“国强,你...你心里真的不恨我哥吗?”张秀梅忍不住问道。

李国强放下报纸,看着妻子,淡淡地说:“恨什么?他给了我一份工作,让我能养家糊口,我应该感谢他才对。”

张秀梅有些激动:“可他只给了你两万块钱啊!你付出了三十五年的青春啊!”

李国强笑了笑:“青春不值钱,值钱的是经历和回忆。这些年,我学到了很多,也见证了很多。这些,都是钱买不来的。”

张秀梅听丈夫这么说,心里又气又心疼,但也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李国强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下,是一条短信。

“谁发来的短信?”张秀梅好奇地问道。

李国强拿起手机,点开短信,他顿时就泪流满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