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灯光亮起,歌声回荡,这是韩红时隔两年后再次开启个人巡回演唱会。
舞台上的她,依旧是歌迷最熟悉的模样:一开口便是穿云裂帛的天籁,一垂眸便是赤子般的真诚。不同的是,这晚的歌声里,多了一份别样的情绪。
就在演唱会前不久,韩红母亲离世,韩红深陷生命的至暗时刻。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场万众期待的演唱会将要延期时,韩红如约而至。
她眼含热泪、语气坚定地说:“我是一个职业歌手,无论怎样都会站在这里。”
歌迷评价:“这很韩红。”
是啊,这正是韩红——她始终看重承诺,始终坚韧担当,珍视着每一份爱意。
舞台之外,那些未尽的情愫以另一种形式悄然述说。
“我本浮尘得天爱,愿化细雨润渔樵。”
在全新散文集《我与蒙面诗人》里,韩红写下这句深情告白,首次向我们敞开自己的人生B面。
书中,有九岁女孩孤身北上的惶然,有军旅生涯沉淀的铁血柔情,有与宠物相伴的柔软时光,有音乐创作背后的光影与寂静,还有那些未曾在大众面前展露的心路与感悟。
当熟悉的旋律沉淀为纸上的诗行与散文,我们或许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韩红内心世界的悲悯与力量,看到她在音乐之路、公益之路、精神之路上,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天路”。
音乐之路,萦绕天籁之音
“韩红”这个名字,有种神奇的魔力。仿佛听到这两个字,那嘹亮、高亢、充满力量感的歌声就会在耳边响起。
《天路》的悠远壮阔,《天亮了》的悲悯深情,《青藏高原》的生命呐喊······她的声音总能够穿透时空,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韩红从小就不喜欢数学,却偏爱音乐。长大看见数字的第一反应,仍是习惯地称它们为“哆啦咪”。
9岁时父亲离世,母亲安排她去北京投奔奶奶。
从成都到北京的火车开了三天三夜,小女孩内心的恐惧也持续了三天三夜。
出来的时候,母亲只给她穿了一件毛背心和夹衣,那条天蓝色的裤子,由于她长高了,裤腿变短了,母亲就接上了一大截紫色的灯芯绒布。
叔叔和奶奶接回家,她的第一反应是开始扫地,奶奶问:“大晚上的为什么扫地啊?”她回答:“奶奶, 我喜欢干活,我不喜欢吃肉,不爱睡懒觉,我会好好学习的……”
对一个 9 岁的孩子来说,未来完全是未知的、模糊的,她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爱。
幸运的是,奶奶虽然日子过得拮据,但对小韩红呵护备至,并全力支持她的音乐梦想。
图 | 童年时期的韩红与奶奶
因为形象偏胖,韩红即便唱功出色,却总是在各类音乐比赛中碰壁。奶奶却告诉她:“你唱的那么好听,都比电视上的有些人唱得好。”
奶奶的鼓励加上骨子里的那份韧劲让她从未退缩。她不断学习、磨练本领。14岁那一年,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命运也悄然发生变化。
这一年,韩红参加全国首届“金孔雀”杯声乐大赛,一举获得了北京赛区优秀奖。
后来她得到机会,可以系统地学习音乐,并一举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著名音乐家李双江老师。
1995年,在奶奶的鼓励下,韩红创作了自己的首部歌曲MV《喜马拉雅》,用实力震惊国内华语乐坛。
1998年,一首《天亮了》,更是让韩红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那撕心裂肺的演绎,饱含着对生命无常的痛惜和对父母之爱的歌颂,感动了亿万听众。她在唱成为孤儿的潘子灏,更在唱整个童年都渴望被父母爱护的自己。
从此,韩红的音乐事业进入了快车道,一首首经典作品接踵而至,奠定了她在华语乐坛不可动摇的地位。
对于音乐,韩红有她的热爱,更有她的坚持。
2015 年,她发行了专辑《我爱故我在》。之后再没有发行过实体专辑。
世界进入数字时代,听音乐的方式也更多元化了,几乎很少有人再会去买唱片回来听了。但在韩红心里,唱片,是一种坚守,一种情怀,一种态度。
6年后,她坚持要在在线音乐遍地开花的时代,推出专辑《人间剧场》。除了请好友王海涛帮忙写了两首词,剩下的词曲全由她一人包揽。文案自己写,风景和静物的图片也自己拍摄。
不为卖钱、不为宣传,只是固执地认为,该有一张实体唱片,承载回忆和故事。
图 | 韩红《我与蒙面诗人》新书首发活动现场
这是韩红的音乐之路。她的作品,总有着生命的厚度,和抚慰人心的温度。
这条路,她走得坚定而执着。
公益之路,暗夜里的微光
在《我与蒙面诗人》中,韩红说起自己的公益之路,始于对家人的遗憾。
韩红的奶奶一直受呼吸疾病困扰,年轻的时候就有哮喘,隔三差五发作,想要挂北京医院呼吸科孙主任的专家号十分困难。尽管最后在别人的帮助下见到了孙主任,奶奶最终还是因为肺癌去世。
这是韩红的一个心结,午夜梦回,时常身处排号的长队中,期待着奶奶能看上专家号,这也成为了“百人医疗系列大型义诊队伍”集结的缘起。
2005年,奶奶去世前叮嘱韩红:“一定要做个好人,多做善事。” 这句话,如同种子一般,在韩红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庇护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
奶奶不仅托举了韩红的音乐梦想,更为韩红的公益之路铺就善良底色。
图 | 《易见》
2008年汶川地震,她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捐款捐物,参与救援,收养地震孤儿;2010年玉树地震,她再次冲在前面,甚至因过度劳累而病倒;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她带领团队和大量物资紧急驰援,在泥泞中和大家一起搬运物资,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希望。
有人说她“傻”,把赚来的钱都投入到公益里,但她说:“钱是什么?钱是用来救命的!”
韩红的公益,不是蜻蜓点水式的作秀,而是真刀真枪的实干。
除了救灾,“韩红爱心百人援助”系列公益行动,是她公益事业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
从最初的西藏、内蒙古、新疆,到后来的青海、贵州、甘肃、宁夏、陕西、四川······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国西部最需要医疗援助的地区。
每一次出发,她都亲自带队,和医疗专家、志愿者们一起,翻山越岭,深入那些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为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2012年的“百人援蒙”活动中,她带领医疗队深入科尔沁草原。草原条件恶劣,风大得像要吹“死”人。
但各大医院的专家们都跟着韩红去草原、上雪山、走戈壁,和小黑虫睡在一起也毫无怨言。
这一行,百人团总共4000多公里,深入48个乡镇,援助10所孤残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
在义诊中,有位八个月大的女孩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当地医生诊断孩子活不过一岁。韩红却顶住压力将其借到北京,找最好的专家为她进行了肝移植手术。
在一次援滇行动中,一位患有侏儒症的妈妈独自带着先天性心脏病的3月龄婴儿前来义诊。韩红和她一起向团队专家咨询。得知孩子有治愈可能之后,韩红立刻表态:“马上联系医生,所有的手术费用我们来出”。
就像她在新书中写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也许我这辈子就是要与公益紧密相连的,也许我这辈子就不属于那些'高档的''豪华的"尊贵的’字眼儿。"
公益之路上,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行者,用最质朴的行动传递温暖。
这条路,开满了善良的花朵,每一朵都凝聚着奶奶的期望,也带给了无数暗夜里的人以微光。
人生之路,真实而坦荡
聚光灯下的韩红,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也是备受信赖的慈善家,而多重身份之下,更有她对生命、逝去、爱情等永恒命题深刻的感悟。
《我与蒙面诗人》的每一首诗都是她精心打磨,每一个故事都是她真实的记录。
《致你们》里,她写自己喝醉了酒,在纸上涂涂写写:
我心里没有世俗没有金钱甚至没有了我自己 你们知道吗?我愿意忘记自己 在纯净的世界里做个幼稚的孩子
《藏进我的芳华里》里,有她对爱情的炽热:
你已经长进了我的身体 尽管我的躯体已是烂醉如泥 你还是会出现在我如梦初醒的青春里
《甘愿老去的时光》里,她描绘理想中的生活:
壁炉闪着火光 摇椅上懒猫打呼噜 我抬眼望见窗外的落叶 你手上捧着杯咖啡 热烈地冒出雾气 谁说的生活一言难尽 它不就应该是眼前的景 俗气的,婆妈的,你死我活的
字里行间,是韩红罕见的细腻和柔软。而她的力量,也从未缺席。
《不枉来世间》里,她正面回应谣言。有人说她“捐款捐到落魄”,她写道:“我不是慈善者,只是个爱嘻哈的坦荡人。我的人生沾染着世俗和烟火,和你们一样爱着家人、爱着祖国、爱着残酷却值得的生活。”
这种“柔软与硬气”的交织与平衡,正是她精神世界的底色,始终忠于生命体验、内心理想,活得真实而坦荡。
图 | 《我与蒙面诗人》实拍
在韩红的眼中,世界喧闹,却琳琅满目;世界安静,也充满新奇。
生活从来都是简单而丰富的。
《我与蒙面诗人》里,有日常的浪漫与温暖、人生的孤独与遗憾、梦想的旷野与坦途、信仰的炽爱与坚定、爱情的神秘与离奇、青春的晚风与星河。
韩红说,这些文字“纯粹是疯语,是癫狂下解救自己的‘迷幻药’。”
她是蒙面的诗人,写下这些灵光闪闪的句子获得了解药,我们是揭开她假面的读者,看到了她眼中“揽拥秋月啜山泉”诗意的人间,可爱的生活,也看到了她那颗简单纯真的心。
作家许知远读后推荐: 韩红有一颗敏感而宽阔的心。她忠诚于自我,亦热情的拥抱他人。这本诗集是她的人生态度的另一种展现。 作家双雪涛赞誉:“完美的歌者,矛盾的诗人,慷慨的侠士,三而为一,当今可能只有韩红一人。”
所谓“天路”,不过是一个人,用最真的心,走最实的路——而这条路,终将通向最亮的光。
韩红首部文学作品全新上市
点击链接,看到老韩的纯粹与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