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雅,今年32岁,在一家普通的国企工作。
七年前,我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李明。
回想起来,这段婚姻与其说是我的选择,不如说是父亲的选择。
但现在想来,或许正是父亲的这个选择,让我避开了人生的诸多坎坷。
01
七年前的夏天,我还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和男友周启相恋两年,感情正浓。
周启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一家金融公司做投资经理,年薪20万。
他风趣幽默,待人大方,总能给我带来惊喜。
记得他曾说:"只要你开心,花多少钱都值得。"
那时的我,沉浸在甜蜜的恋爱中,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去尝遍上海的餐厅,或是即兴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周启身边,我仿佛置身童话故事中。
直到有一天,我向父亲提起要和周启结婚的事。
父亲二话不说,直接从老家赶到上海。他打听了周启的背景,得知他是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虽然收入不错,但理财观念几乎为零,每个月光靠父母接济。
最让父亲担心的是,周启性格随性,工作也不够踏实,经常因为看不惯领导就换工作。
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他没有任何固定资产,每月的房贷都要靠家里支持。
父亲严厉地告诉我:"这样的男人,将来怎么担当起一个家?婚姻不是过家家,需要两个人共同面对柴米油盐,面对生活的压力。"
我不服气,却又说不出反驳的话。
经过一个月的争执,我含泪答应和周启分手。
分手那天,他不解地问我为什么,我只能说:"也许我们真的不合适。"
看着他落寞的背影,我的心像被撕裂一般疼痛。
02
回到老家后,我把自己埋头在工作中,试图用忙碌驱散内心的苦闷。
父亲通过表哥介绍了李明给我。李明在本地一家国企做工程师,年薪10万,比周启少了一半。
但他为人踏实,性格沉稳,家庭背景和我们相似。
父亲说:"这才是过日子的人。"
我虽然提不起热情,但也说不出拒绝的理由。
就这样,我和李明在平淡中确定了关系,很快领了结婚证。
七年过去了,李明现在已经升任部门主管,年薪翻了一倍。
他就像父亲说的那样,是个务实的人,每个月按时把工资交给我。
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节奏平稳。
他是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从不让我操心家里的开销,也会记得给我和女儿买些小礼物。
但我们之间似乎少了些什么,可能是激情,可能是浪漫。
我对现在的生活说不上满意,也说不上不满意,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平淡却安稳。
李明不会说甜言蜜语,但他会在深夜里默默地给我煮一碗姜汤;
不会送我名贵的包包,但会记得给我买防寒的围巾;
不会带我去高档餐厅,但会在周末认真研究菜谱,给我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这些点点滴滴,慢慢填满了我们的生活。
03
上周,我在同学聚会上听说了周启的近况。
他已经是第三次离婚了,这次是因为出轨,分了一辆车就草草了事。
听到这些的时候,我心里已经没有任何波澜,仿佛在听一个陌生人的故事。
原来不知不觉间,我早已释然。
同学们还说,他现在经常在朋友圈抱怨生活不如意,创业失败,欠了一屁股债。
想起当年父亲的坚持,我终于明白了他的用心。
他看到的不是表面的年薪差距,而是两个人的本质区别。
李明给了我一个平凡但温暖的家,虽然生活中没有太多惊喜,但却充满了踏实和安全感。
我们的感情像老酒般,虽不浓烈,却愈久弥香。
或许这就是婚姻,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细水长流的相守。
回首往事,我要感谢父亲当初的决定。
如果不是他,我可能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平静美满的生活。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选择,但往往最朴实的选择,才是最长久的幸福。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欣赏平淡中的美好,也明白了真正的爱情,是岁月沉淀后的相知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