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就要断水断粮了。”在一艘被扣押在广州南沙水域的外籍货轮上,能说流利中文的缅甸籍船员双手合十,眼中满是感激,“真的非常感谢你们送来应急物资!”
近日,广州海事法院联合广州市总工会、广州黄埔国际海员俱乐部,在广州海事局沙角海事处海巡船的全力协助下,为多哥共和国籍“RAMBLER STAR”(中文船名“泰达”)杂货船送去紧急补给,1000多斤、300多件救援物资,成功化解了8名船员饮食短缺的危急状况。
故事还得从2024年12月的惊险一幕说起。
那时,“泰达”轮突发全船断电,在航道上瞬间失控。祸不单行,失控的“泰达”轮与一艘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CA NAGOYA”(中文船名“名古屋”)轮在一分道入口水域发生激烈碰撞,左舷船首出现严重破口。
尽管打捞公司迅速展开应急处置,但由此产生的作业费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2025年1月,广州海事法院根据打捞公司提起的扣押船舶申请,依法将“泰达”轮扣押于桂山岛。
4月11日,为应对珠江口强风恶劣天气预警以及保障船舶、船员安全,“泰达”轮被移泊至南沙天后宫临时候泊区。
谁曾想,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泰达”轮上共有8名船员,其中7名来自缅甸,1名来自印尼,但近期突然被船东停止供应生活物资!广州海事法院得知情况后立即登轮检查,看到的一幕令人揪心:船上冰箱空空如也,仅剩2天口粮和4天饮用水,船员们每天只能吃两顿饭,甚至连饮用水源也是靠接取的雨水。
更棘手的是,此刻距离“五一”劳动节假期只有不到36小时,物资运输、人员调配等都将面临巨大困难,补给难度将成倍增长。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跨国救援就此展开。
法院赶忙多方奔走,经不懈努力,广州市总工会表示愿意提供紧急救助,这让船员们的物资供应看到了希望。然而要成功将救援物资送上外轮并非易事,运输船舶调配、登轮证件办理、物资检验等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
时间不等人,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让船员陷入更深的困境。法院工作人员连夜与海事、边检、海关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最终成功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为物资运送铺平了道路。
4月30日下午,南沙码头见证了一场“生命快递”的出发。海员俱乐部率先将物资运送至广州港南沙集装箱一期码头,紧接着与广州海事法院、广州市总工会工作人员组成的临时搬运团队,一点点地将物质搬运到海巡船上。1小时后,海巡船靠近“泰达”轮,船员们涌出船舱热情招手。接过物资后,船员们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致谢。
一场跨越国界的暖心救援,不仅解了外籍船员们的燃眉之急,更传递了中国司法的温度与担当。
来源:广州海事法院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何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