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19日,蒋介石在一被俘的国民党陆军中将的家乡青岛喊话:

“过去所有失败被俘的将领,都有罪恶,将来都应该受到处分;唯有他,虽然被俘,但我一定要救他出来,而且将来还要特别奖励他。”

这个他,说的便是国民党整编第66师师长宋瑞珂。



宋瑞珂,是地道的山东青岛人,出生时青岛还在德国人手里,上学时青岛又落到了日本人手里。

宋瑞珂少时家境困难,所以中学毕业就进了日本开的纺织会社当学徒工。

后经人举荐,宋瑞珂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参加了东征,后留校任内务长官。

北伐开始后,他急着上前线,几次打报告请求参加北伐军,但学校不允。

于是他又说动了校医,开了张“患肺病”的证明递上去,以求离校,学校教育长知道这是一纸假证明,但终被他感动,批准了他的请求。

当时,陈诚是北伐军筹备处主任,他很赏识宋瑞珂的精明和热忱,主动提出“把他留在我这里”。

从此,宋瑞珂一直追随陈诚,成了“土木系”的中坚骨干。

所谓“土木系”,“土木”分别拆自十一和十八,代表了陈诚的十一师以及由十一师扩编而成的十八军,属于陈诚的起家之本,被誉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

由于陈诚长期受蒋介石信任,“土木”系逐步在国民党军政界形成庞大势力。



而宋瑞珂作为“土木系”骨干,更备受恩宠。1944年,宋瑞珂因抗战有功,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66军中将军长,成为国民革命军少壮派中的佼佼者,一时风头无两。这一年,宋瑞珂年仅36岁。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宋瑞珂率66军进驻汉口、汉阳,任汉阳、汉口地区警备指挥官,还出席了华中地区汉口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的日军受降仪式。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第66军改编为整编66师,宋瑞珂继续任整编66师师长。

整编师,作为重庆谈判的产物,表面上是精简军队,实际上一个整编师就是一个军压缩而来,是蒋介石为保留更多军事实力应对内战而设计的。

其中,宋瑞珂的整编66师,实力不容小觑。即便抛却陈诚“土木系”骨干这一层关系,作为整编66师师长的宋瑞珂也称得上国民党军队中一流的军事人才;再加上经历过抗战的洗礼,曾多次重创日寇,整编66师战力不俗;最后,整编66师作为黄埔嫡系精锐,武器装备配置一流,哪怕是和张灵甫的整编74师作比,也只是编制配额略少,装备和战斗力可以说是毫不逊色。

对此,我刘邓大军可以说是领教过了。



1947年 6月30日晚,刘邓大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自以为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天险,进入鲁西南。

蒋介石闻讯大呼“不好”,因为这意味着国民党军在华东战场数十万军队的左翼及后方受到严重威胁。

为堵住这一缺口,蒋介石急调三个整编师一个旅增援云集鲁西南,并责令王敬久火速从山东赶来,统一指挥作战,欲消灭刘邓大军或迫使他们退回黄河以北。

刘伯承和邓小平心下了然,若不在此地将这些围堵之敌消灭,挺进大别山将成一句空话,于是发起了鲁西南战役。

自1947年7月2日起,刘邓大军先后进行了郓城之战、菏泽之战、定陶之战、巨野独山集、六营集之战等战斗,并取得节节胜利,越战越勇。

至7月中旬,国民党两个整编师32师、70师被全歼,只剩下一个整编师还未“伤筋动骨”,那便是宋瑞珂的整编66师。

当时眼见自己的兄弟部队接连被“报销”,孤掌难鸣的宋瑞珂只好退守羊山。

刘邓大军见状,则迅速对羊山形成了合围。

而宋瑞珂也是很有战术眼光的,羊山易守难攻,有3个突出的山峰,东、中、西峰,分别好比羊头、羊身和羊尾,其中,羊身高于头和尾,可俯瞰整个羊山。

羊山周围还有完好的明末时期寨墙,寨墙外面则是侵华日军、汉奸盘踞时留下的水壕。

宋瑞珂率整编66师进驻羊山后,在寨墙和水壕之间加筑了一道坚固的鹿寨,此外,他还巧妙利用羊山羊身制高点,与山下集镇的民房构成核心阵地,隐蔽工事一层又一层,像个铁筒,易守难攻。



为此,刘邓拿出了陈再道的2纵和陈锡联的3纵两支精锐主力对付他,分攻羊尾和羊头。奈何宋瑞珂整编66师不但占据制高点,而且羊头羊尾及制高点守军配合相当好,首尾相应,采取火力压制,直令攻山部队寸步难行,付出巨大伤亡,被迫撤出战斗。

3天后,2纵、3纵重新调整火力部署,晚间再次攻山,成功攻上羊尾,但天亮后即再次遭遇整编66师火力压制,被迫撤出战斗。

再两天后,刘邓大军在2纵、3纵基础上又多投入一个纵攻羊山。结果,由于连日大雨,羊山脚下成了一片沼泽地,水壕水深超两米,山路泥泞,再加上66师铁筒一般的隐蔽工事和炮火压制,攻山部队再次受挫,无奈撤出战斗。

如此鏖战数日,三战三衰,羊山战役不愧为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打得最苦,阵亡最多”(2纵司令员陈再道语)的一仗。

只不过,宋瑞珂部署整编66师在羊山,再如何攻防兼备,还是被自己人坑惨了。

早在羊山战役打响之前,王敬久见自己的整编32师和整编70师全军覆没时,便曾命令宋瑞珂突围,但宋瑞珂未予理会。

他当时在羊背一座居高而隐秘的石屋拿望远镜向下眺望后,很冷静地对部下分析:如果突围,刚好钻进刘邓大军设计好的“口袋”,唯有据险而守,以静制动,等待援军,还有胜算,再有,只要我们“钉”在这里,刘邓就不敢“南窜”。

宋瑞珂最终选择了坚持固守,从刘邓大军强攻三次均失利来看,他这步确实走对了。

只是坚持固守,再多的炮火压制也有用尽的时候,他的希望还是在援军。而刘邓大军当时也下定了决心,“打蛇不死,必被蛇咬”,一定要啃下整编66师这块硬骨头。



最后一攻,刘邓调整火力部署,同时使兵力达到10:3,并将计划推迟到雨停,果不其然,在炮火连天,攻山战士一批批前赴后继、杀声震天地冲击下,羊腰制高点率先被拿下。

此时,宋瑞珂还在等待援军,同时,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安抚,“希弟信赖上帝庇佑,争取最后五分钟之胜利”

但事实是,蒋介石口中所谓“日驰夜骋,不时即到”的各路援军无不在隔岸观火,唯恐钻进刘邓大军围点打援的“口袋”,个个行动迟缓,近在咫尺也硬是不肯接近羊山一步,就这样一直到羊山所有制高点被刘邓大军突破,羊山失守。

宋瑞珂出降,羊山战役结束。自此,宋瑞珂的内战生涯画上句号。

刘邓大军彻底扫平障碍,甩去包袱,挥师南下,自此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的壮举,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正式开始。

而宋瑞珂,被俘后,先后在解放军教导大队和监狱学习、改造,蒋介石曾公开喊话“一定要救他出来”,终是空影。

1960年11月28日,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释放,后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监察委员、上海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和上海市政协委员。

因为羊山战役打得异常残酷,我军付出了重大牺牲,解放后羊山头上修建了规模宏伟的烈士陵园和羊山战役纪念馆。



晚年,宋瑞珂回忆录中也说:“……(羊山战役)由于我顽抗了半个月,使双方损失都很大,使羊山集人民遭受惨重的损失,延缓了刘邓大军向大别山进军的时日,对国家人民造成严重损失,今天回忆起来不能不更加认罪忏悔......”

1995年,宋瑞珂逝世,享年88岁。

素材来源:
[1]从崂山走出的抗日名将——宋瑞珂.青岛政务网
[2]鲁南.大战羊山:千里跃进大别山前的最后一战[J].党史纵横,2014,(03):46-47+4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