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沈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7200多年的人类文化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在沈阳街头徜徉,总能不经意间,一脚踏入历史。
本文字数:214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有人说,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地方就是去博物馆。想了解沈阳,自然要去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市博物馆等诸多文博场所看看。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有着7200年的文明史、2300年的建城史、400年的都城史。“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一宫两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新乐遗址、锡伯族家庙、明清四塔七寺等150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无不闪耀着沈阳这座千年古城的古韵新风。
沈阳的历史是一部边镇向中心演进、苦难与辉煌交织的长篇史诗。在历史的层累之下,沈阳所彰显出的城市韧性与雄阔,是这座千年古城备受瞩目的重要原因。
端午射柳 绵延成俗
沈阳历史悠久,文脉悠长,端午文化亦是沈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晋人书曹娥诔辞》,不仅是国宝级的书法珍品,更铭记了一段孝心与端午的传说。《晋人书曹娥诔辞》的原碑《曹娥碑》的碑文是为表彰东汉烈女曹娥而作,取自“曹娥寻父”的民间故事。公元143年的端午节,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曹娥父亲曹盱指挥船队却不幸落水,年仅十四岁的曹娥在江边哭喊着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天未果便毅然投入江中。五天后,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此后传为神话。作为端午节起源之一,珍贵的国宝《晋人书曹娥诔辞》以这样的方式将沈阳与端午相连。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端午文化一直伴随着沈阳人的繁衍生息。清代宫廷一直延续着过端午节的习俗,配合节日仪式,吃粽子、挂艾草。除此之外,沈阳还要陈设摆放一些节令清供,比如蜀葵、石榴、菖蒲、艾草等五月花卉植物,有的还会在伸出来的枝条上,挂上精致的香囊。
据史料记载,最有特色的端午节民俗活动,是射箭、打马球等。端午射柳的习俗,最早是从辽金时期延续下来的,相沿至元明清。射柳,蕴含着契丹族(祈雨)、女真族(拜天)祭祀文化。这种射柳是以柳枝为靶的骑射活动,箭头扁平如铲,专门为射柳而作。《金史·礼志》载:“射者以尊卑为序。柳枝有削白处,如在白处射断,且骑马接在手上者为冠军;只断不能接者为次;其余皆负。”明清时期,射柳已经演变成民间游戏,相沿成俗。
五月初五 平安福禄
流淌在沈阳北部的蒲河,因两岸多生蒲草而得名。而挂菖蒲、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奉天通志》载,五月初五日,人家担端皆插蒲艾,门上悬纸葫芦。
清代翰林缪润绂在《沈阳百咏》中曾写道:“银红帖子折千张,圣会同来赴药王。百样葫芦依样剪,分明佳节近端阳。”其诗中的端阳即是端午,而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沈阳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曾经盛极一时的药王庙会是端午节前沈阳人为过端午节作准备的重要场所。药王庙位于大南关。《陪都纪略》记载,药王庙会上最热闹的生意要数卖葫芦了。这种葫芦,跟现在端午节街上卖的葫芦差不多,商家会把端午节要用的东西香囊、葫芦等用品一起摆出来。而端午节挂葫芦的寓意自然是驱邪避祸,平安福禄。
时光荏苒,不觉又近一年端午。让我们在历史的有力脉搏中继续感受沈阳的魅力,在粽香中积蓄振兴力量。
悠远沈阳
11万年前
人类足迹留在沈阳地区。
七千多年前
先民创造出新乐文化。
公元前300年
战国时燕国在沈阳建城。
公元前221年
秦朝沈阳隶属辽东郡。
两汉时期
沈阳为“候城”,隶属辽东郡。
三国时期
公孙度设置平州,沈阳属玄菟郡治所。
唐代时期
属于安东都护府“沈州”。
1296年
元代改“沈州”为“沈阳路”。
1386年
明代改“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1年
后金攻占沈阳。
1625年
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沈阳,建沈阳故宫。
1636年
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清”。
1929年4月2日
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1948年11月2日
沈阳正式解放。
破茧新生 东北振兴
沈阳,这座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城市,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为国家的工业建设献上了卓越的贡献,铸就了无数“中国工业第一”的辉煌。
近年来,沈阳在保持传统工业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近年来,沈阳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深潜机器人等“大国重器”挺起国家脊梁;乙烯三机、数字医疗等高端装备成就国之骄子;“嫦娥”探月、“祝融”探火、“蛟龙”入海,智能制造彰显硬核实力。
东北地区,共和国初期的建设重地,对国家发展贡献巨大。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对国家发展始终举足轻重。在东北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沈阳以“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深厚底蕴为根基,依托国家赋予的“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新定位,正书写着新时代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壮丽篇章。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7.1亿元、同比增长5.2%的亮眼成绩单,印证着这座城市的蝶变之路。
202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认沈阳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这一批复意味着沈阳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为其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铺平了道路。
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交通枢纽,获得这一新定位,将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沈阳将通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深化与东部沿海及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形成功能互补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沈阳在东北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沈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本文来源:沈阳晚报、沈阳广电云盛京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学习 | 进商场、看社区,习近平沈阳之行的殷殷牵挂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要闻 | 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沈阳市、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东北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沈阳顺利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