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时代少年团队长马嘉祺官宣报名《歌手2025》揭榜挑战,微博话题瞬间冲上热搜前三。这波操作不仅让粉丝炸锅——“养成系偶像闯音综修罗场,这波是狼崽进化成头狼的节奏?”——更让乐评人集体戴上显微镜:“00后流量正面刚歌坛老将,内娱音综要变天了?”



从《声生不息》的翻唱出圈,到个人单曲《乌托邦少年》舞台播放量破5亿,马嘉祺的成长轨迹堪称“养成系教科书”。但《歌手》舞台的残酷性众所周知:直播无修音、即兴改编、直面国际大咖的降维打击。粉丝们既期待又忐忑:“这可是他闭关三个月减重12斤、每天14小时泡录音室的成果验收战啊!”



节目组的算盘打得噼啪响。马嘉祺的加盟,精准踩中“流量+实力”双赛道:既有年轻群体刷屏打call的社交热度,又有《永不失联的爱》这类抒情曲目的共情力托底。更绝的是,网传他准备了周杰伦的《最长的电影》和原创国风曲《破茧》,前者考验情怀诠释,后者挑战创作深度,摆明要撕碎“偶像花瓶”标签。



乐坛老炮们也没闲着。陈楚生带着电子版《有没有人告诉你》坐镇,单依纯手握音乐剧《Memory》的杀手锏,就连丁当都祭出经典《我爱他》改编版。相比之下,马嘉祺的优势恰恰在于“未知性”——当观众对老将的套路如数家珍时,一个敢吊威亚360度旋转飙高音、闭眼走位精准卡点的少年,反而成了破局变量。



路人的质疑声同样尖锐:“流量上音综不就是走个过场?”但翻翻马嘉祺的备战日记,或许能消解偏见:为练气息每天负重爬楼梯20层,把《歌手》往季所有冠军舞台逐帧分析,甚至请了声乐教练特训强混声技术。粉丝调侃:“别人备战带保温杯,他直接搬了台人形节拍器进组。”



这场揭榜战的胜负早已超越个人荣辱。若马嘉祺成功突围,意味着内娱偶像工业化体系终于孵出“实力派成品”;若折戟,则坐实“流量原罪论”。但无论结果如何,敢在18岁踏上《歌手》擂台的勇气,已让网友感叹:“当年被群嘲‘高考失利’的小孩,如今用舞台写就逆袭爽文。”



6月直播见真章时,或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名场面:马嘉祺站在聚光灯下,身后是陈楚生的沧桑烟嗓,前方是单依纯的气声天花板,而他手握话筒深吸一口气——那一刻,养成系偶像与实力歌手的界限,终将被飚出的高音击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