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摄影报道
5月8日,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银杏树下出现了一抹淡雅的青绿,一场别开生面的“艾”车“逸”起来爱心义卖会正如火如荼举行。五年级各班同学正兴致勃勃与家长代表一道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边车企员工、各年级家长、社区居民等来宾介绍着同学们亲手制作的艾草汽车香囊挂件、艾草汽车手工皂、艾草汽车精油、艾草汽车洗洁精、艾草车载茶叶、艾草车染布品……
爱心义卖会
“这些作品看似简单,背后却连接着我们学校的两大创新教育空间和跨学科教学理念。”学校德育主任熊瑞雪向记者介绍,“自2024年11月起,学校劳动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组联合开展了‘艾’车‘逸’起来‘劳动+’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艾草园’和‘车世界’两处跨学科学习空间中,发现汽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传统艾草解决现代汽车生活中的各类需求,这正是我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五育共生’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这里不是一个博物馆或展览馆,而是集博览、体验和创新为一体的学习空间。”熊瑞雪带领记者步入“车世界”,这里配备了38台科普设施与126件展品,分为“知中国”“观世界”和“乐体验”三个主题区域。
学生正在驾驶制作的简易版汽车
在“知中国”区域,学生可以探索中国古代车辆发明和现代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观世界”区域讲述全球汽车百年发展史;“乐体验”区则包括室内多功能体验教室和室外“田园车道”。
“老师们常面临如何让课堂更有创新性的挑战。有了‘车世界’,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熊瑞雪主任举例说,“比如数学课学习‘圆’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带学生到这里测量轮胎;科学课学习动力原理时,可以通过汽车模型直观展示;美术课设计车型时,学生能从展品中获取灵感。”
车世界中的互动装置
“我们发现,有些在传统学科中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在涉及汽车知识的课程中却表现得非常专业。”熊瑞雪说,“这些孩子生活在4S店环绕的社区中,对汽车有着天然的兴趣。当这种兴趣被教育系统认可和引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都大幅提升。”
活动现场
当前,学校已构建了“单学科—多学科—超学科”三级课程体系,确保“车文化”元素在单科教学中常态融入,在多学科教学中综合推进,并依托空间资源开发个性化课程。如今,“车世界”跨学科学习空间,已成为学生们探索科学、培养兴趣的重要场所,也是全国小学中罕见的以“汽车文化”为载体的创新教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