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在很多收藏玩家的心里,其实名声有点尴尬。总是和炒作、洗刷刷、内部操作等各种“负面”绑在一起。
尤其是“传承有序”和“不保真”这两点,让多少人诟病,仿佛都只是有钱人才能接触到的游戏,普通人只能干瞪眼。
然而这几年明显的感受到,不少玩家都开始尝试去拍卖行买钱币,原因无外乎之前提到的三个字:安全感。
19枚钱币 保利2017年拍卖:4600元
大家印象中,像是保利、嘉德、瀚海、匡时、西泠印社这种大拍,拍出的钱币全都是天价?要么是动辄上千万的银元样币,要么是上百万的古钱大珍!
其实在春秋两拍的“钱币专场”里,这些只是图录里的“压轴”,只占很少一部分。剩下的都是数万元的名誉品,甚至几百元的小精品也有,再次一点的中小拍卖行,几十元的通货也大量存在。
而且如今想要参拍,甚至都不用去现场,在官网注册签约,弄懂程序交完保证金,手机上直接就能拍。这无疑是又降低了门槛,实话说也抢了不少“商人”的生意。
不是都说拍卖行“坑人”嘛?怎么去竞拍的人却越来越多了呢?现实很残酷,对于玩家们来说,可控的风险和“不可控高风险”还是能分清的。
旧册62枚宋钱 保利 2022拍卖:2875元
几乎每个介绍拍品的文章、视频,底部总会出现某些人的评论:“一眼假,拍卖行都是骗人的,把假货拿出来坑傻子。”
去竞拍的是不是“傻子”不知道,但他们有掏钱买货的底气,总归是看中了某些优点。
没错,大拍也有假货,有些拍假事件还闹得挺大。可不管你怎么贬低,他们的风险总体来说还是可控的。每个正规拍卖行,都有一定数量的文博专家坐镇,公司越大专家的资质就越深,他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审核。
你要说“专家”全是扯淡,那也没关系。买家们最看重两点:能规避法律风险的“传承有序”,还有能保证二次上拍的“拍卖纪录”。
淳化金佛加缩水版 嘉德2024拍卖:44.85万
拍场上要是出现淳化金佛币、三孔布、六字刀此类大珍,大家心知肚明它们的“来源”是哪里。但这些钱币不管在外面“绕了一圈”也好,经过某些著名藏家的“递藏”也罢。
总之“流传记录”诞生了,程序合法,也就能上拍了!如果民间也出现,但说不清楚“来源”,那就不是合法的,甭想卖。你再吐槽也没用,这就是规则。更何况民间大部分商家根本没有“文物拍卖资质”。
有人说这种大珍网上到处都有啊!这就是好笑的地方了,地摊货再怎么发都没事,没人管你,然而一旦出现真品反而容易出问题。
一旦经过拍卖形成“纪录”,那么下次再上拍就容易多了。也不会出现“拍卖行卡着我不让我上拍”这种问题了!
马定祥旧藏老仿钱币 嘉德2022拍卖:1380元
正规拍卖还是“要脸”的,一般情况下,钱币出现磕碰、针眼、暗裂、老仿甚至现代工艺品,都会标出来。就算没标明你拍到手了,发现问题一般也会得到补偿。
毕竟大部分钱币,远没有瓷器、字画的价格高,拍卖行还是能赔得起的。没必要为了一点小问题坏了名声。
但民间市场,说实话现在有些人实在是毫无底线了。我自己在咸鱼上买的16枚小钱,都是那种单价十几块钱的,卖家信誓旦旦地保证没有任何问题。结果拿到手后8枚都出现了暗裂针眼,图片上根本看不出来。
“漏裂补翘”几乎成了大部分玩家的心理阴影,不仅是小卖家,不少职业商家也会出现隐瞒的情况。乃至于某些微拍甚至已经光明正大卖假货了,你说这样的环境,能怨那些老玩家去拍卖行买更贵的吗?
崇宁、大观铁母 西泠2024年拍卖:13.8万
有入行两年的新玩家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但某些人总是强行辩解:“古玩行历来眼力至上,买到假货瑕疵是你自己不行,怨不得别人。”
线下可以这么说,一对一上手,眼力为王。但如今大部分的交易都发生在网上,想隐瞒太简单了,这时候再强调眼力而故意忽略诚信,这不是很明摆着“我想坑你”吗?
这年头,碰到个有诚信的卖家就珍惜吧,这也是为什么“熟人圈子”又盛行起来,因为不少老玩家只敢和熟人做生意了。我也不喜欢去拍卖买更贵的,但总得民间市场自己“支愣”起来,让大家有安全感吧?
你骗我,我骗他,骗来骗去大家都不敢买了。反而骂拍卖行、骂专家、骂市场,怎么就不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