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亲海课堂”

海洋文化宣传周活动

走进思明二小

当高校科研力量遇上小学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70.8海洋媒体实验室的支持下,2025“厦门生态亲海奇遇记”海洋文化宣传周走进思明第二实验小学。

活动由厦门理工学院海洋文化传播基地、思明二小及不懂实验室联合发起,以“科技+艺术+环保”创新形式,将潮间带生态、中华白海豚保护等知识融入互动展览与趣味课程,为青少年打造沉浸式海洋课堂,助力海洋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理念传播。


高校联动小学 破解海洋科普难题

“海洋教育需要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赖祯黎副教授在活动发布会上表示,本次活动以“寓教于乐”为核心,通过高校专业资源与小学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将晦涩的海洋科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我们希望孩子们在互动中理解海洋生态的脆弱性,从‘旁观者’成长为‘守护者’。”


潮间带生态互动艺术展

艺术与科技相结合


作为活动的重要板块,《被折叠的海》潮间带生态互动艺术展成为最大亮点。展厅内,手势追踪大屏模拟潮间带生态场景,学生挥手即可触发红树林、礁石滩等生态区的动态演示;易拉罐水母装置以废弃物艺术呈现海洋塑料污染的危害;学生团队负责人黄艳姣介绍,“赶海历险记”飞行棋则通过游戏化设计,向孩子们传递“生态赶海”理念。



思明二小校长陈昆榕指出:“潮间带是厦门近海的生态瑰宝,但公众认知不足。我们希望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让孩子们成为‘生态小讲师’,带动家庭与社会共同关注海洋保护。”




中华白海豚“云端课堂”

点燃少年保护热情



1

活动期间,《探秘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科普课程登陆二、三年级教室。课程依托理工学院新媒体专业学生的科普动画与H5互动游戏,以“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危机为切入点,揭秘其栖息地破坏、渔业误捕等现实挑战。


2

学生可通过答题闯关解锁“白海豚守护者”勋章,并在教师引导下设计“保护行动计划”。“孩子们对动画和游戏兴趣浓厚,这种参与感能让他们真正记住知识。”指导教师赖祯黎表示。




社团课玩转“希沃白板”

科技助力个性化学习



针对高年级学生,活动升级推出《身边的海洋》海洋科普社团课。依托希沃白板的模块化互动游戏,学生可分组探索海岸生物、红树林生态系统等主题,学生负责人陈欢欢表示,课程设计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契合“双减”政策下的素质教育导向,助力孩子们的海洋知识学习。




全民参与有奖征集

唤醒海洋文化认同

除校园活动外,主办方同步发起“我身边的海洋”绘画作品征集,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心中的蔚蓝世界。优秀作品将获“海洋守护者礼包”及限定周边,并在校园文化长廊展出。


思明二小副校长饶律涛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创作激发情感共鸣,让海洋保护意识扎根于孩子心中。”

另外,此次活动是厦门理工学院海洋文化传播基地的系列成果展示之一,为校地协同、产学研联动、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也提供了实践路径。


图片:不懂实验室/厦门理工学院

排版:不懂实验室 李康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