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跟巴基斯坦突然爆发大规模冲突,虽然在战火点燃之后,印度吃了大亏,可实际上却是印度在周三凌晨率先,发起了攻势。
那么为什么,印度会猝然发动攻势呢?主导本次印方攻势的印度总理,又有何政治动机呢?
本次印巴冲突的直接导火索,还要从4月22号说起,当天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拜萨兰山谷里,发生了一起袭击事件,袭击枪手将人群里的26名男子印度教男子筛选出来,然后当场枪杀。
袭击枪手用以筛选的标准,就是带有“馨朵尔”标志女性的丈夫,馨朵尔是印度教已婚妇女,用朱砂红点在眉心,用于代表已婚身份的妆容。
一旦丈夫离世,印度教妇女就不会再点缀馨朵尔了。而这一次,印度军事行动的代号就叫做“馨朵尔”。
在帕白萨兰山谷的袭击案后,印度方面将责任归咎在了,一个叫做“抵抗阵线”的武装团体组织身上,并认为,是巴基斯坦方面,为这个组织提供了支持跟境内避难所,但巴基斯坦方面予以了全面否认。
克什米尔地区的主体人口,其实是以穆斯林为主,虽然印度在多年以来,持续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印度教移民,但辖区内的穆斯林人口仍然为数众多,因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内,就有很多亲巴的穆斯林武装团体。
事实上,在5月7号凌晨的印方攻势中,就着重攻击了,穆里德克、宾贝尔、科特利等9座城市,而这些地方就是印方认为的穆罕默德军、虔诚军和圣战者等武装团体的策划地所在。
而印巴双方的口水战在4月22号的帕白萨兰山谷袭击案后的升温,其实还是有迹可循。
4月23号,印方宣布暂停《印度河水条约》,对巴基斯坦的断水行动开始。
4月24号,又猝然放水,导致巴基斯坦境内的杰赫勒姆河和钦纳布河沿岸地区发生洪水。
而在4月26号,印方又再度对巴基斯坦进行断水,并一直持续到现在,随着印巴局势因此急剧升温。
由于印度宣称“主要空域的攻势”已经结束,巴基斯坦也表示“将在未来合适时机进行报复”,所以虽然印巴在地面的交火仍然持续,但没有进一步加剧战事的可能。
事实上,这也不难理解,因为5月7日的印巴冲突,本身就是莫迪在政治压力下的,对“帕白萨兰山谷袭击案”的终结式回应,同时顺带打击印控克什米尔内的武装团体。
莫迪是印度人民党的总理,而印人党的底色是民族主义,一直以来,强硬主张清理境内的武装团体。
而自4月22号以来,虽然印度方面对巴基斯坦采取了断水、放水又断水的姿态,但这并没有安抚到印度国内,对帕白萨兰山谷袭击案的愤怒民意。
莫迪需要一次这样一次军事行动,来展现强硬,提振民意支持率,为自己跟印人党积攒政治资本,
像在今年,印人党就需要面对比哈尔邦的省邦议会选举。
但很明显,由于这一次印度被巴基斯坦,击落了3-5驾战机,莫迪可能不仅没有安抚民意,还要面对民众,因为军事失利而产生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