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是将胜诉当事人“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的最后一环,也是最能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徐州市贾汪区法院执行干警以实干为笔,用担当作墨,将司法的温度与力度,书写进每一个执行案件里,让感动“执”抵民心。
“执”解“薪”愁
全力保障劳动者权益
陈某等人与某农业公司劳动争议系列案件,某农业公司应向陈某某等41人支付工资30万余元。因其未按仲裁调解书履行义务,陈某等人申请强制执行后,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发现被执行人张某名下暂无可供执行财产。此后,张某更是仿佛“消失”了一般,无法联系,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执行干警深知,这关乎着41位工人兄弟的血汗钱能否兑现,代表着41个家庭对公平的殷切期盼。
一通电话让执行工作迎来转机。一名申请人激动地打来电话,称其无意中发现被执行人在某小区。执行干警立即分两组奔赴该小区,并通过与公安机关联动执行,凌晨5点就开始在张某车辆附近进行“守候”。从日出到日暮,在蹲守近11小时之后,终于“等”到了来开车的张某,执行干警立即上前堵住他的去路,亮明身份,表明来意,并出示拘传手续,将其拘传到院。
执行干警对其耐心释明法律,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张某意识到自己拖欠工资行为的恶劣性与严重性,当场筹集15万元,并提供相应的担保,就剩余未履行部分订立还款计划。41名劳动者紧锁的眉头得以舒展。
“执”护民生
协同拓宽执行维度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执行并非法院的“单打独斗”。在处理涉民生案件时,贾汪法院通过搭建协执平台,与政府各部门紧密联动,通过信息共享、协同配合,确保执行工作落地生根。
在申请人李某等与某建筑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等82件系列案件中,李某等82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这批系列案件时,经查询未查控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后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在案外人某建筑公司处有债权尚未结清,但根据被执行人与该案外人的合同约定,该债权尚未到期,故协助义务人在春节前依法尚不能协助法院支付该笔债权。为解决申请人的“急难愁盼”,执行局根据区综合治理执行难联席会议精神启动府院联动机制,积极与劳务公司的管理部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协调,组织分管部门负责人与双方当事人及协助义务人进行协商。经过释法析理,各部门以稳定大局为工作重心,协助义务人经过预算,确保自己提前付款没有风险的前提下,提前协助法院支付未到期的工程款126万元,82件欠薪案件圆满执行完毕。
“感谢法官,有了这2万多元,孩子们的学费就有着落了!”“没有法院的帮忙,我们这段时间就白干了!”……2025年春节前,领到执行款后的工人们眼含热泪纷纷感慨道。
“执”善暖企
执破融合助企纾困
信心赛过黄金,如何让经营主体发展更有信心?
“我们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以司法资源的更优配置推进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高效利用,挽救经营主体、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经营主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贾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马伯亚介绍道。
某房地产项目因资金链断裂、流动资金短缺,498套已售房屋逾期近两年难以交付,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
“烂尾楼变保交楼”不仅是工程复工问题,更是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用好用活各项政策措施,真正盘活项目,实现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化解困局,贾汪法院经过深入分析研判,决定运用执破一体机制优势,通过府院联动推动项目续建,实现涉众矛盾化解和债权公平清偿。
在与政府各部门共同协作下,贾汪法院通过执行查控手段和既有执行成果的有效利用,依托府院联动引入保交楼共益债,并借助债权人会议表决机制保障共益债“后进先出”,实现烂尾项目快速复工续建。2024年底,已顺利向498户业主进行集中交房。
如今,通过执破融合、府院联动,贾汪法院有效整合各类力量资源,形成了内外协同、多方发力的良好态势。
为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贾汪法院树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前瞻谋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以一“执”到底的决心,努力让胜诉当事人获得感更足、公平感更强。
据统计,2024年,贾汪法院开展“小标的大民生”“终本清仓”等专项活动138次,拘传210人,促成执行和解案件87件,当场履行650万元,执结农民工工资、赡养费等涉民生案件1200余件,执行到位3058.6万元,获赠锦旗19面。
来 源:江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