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即将迎来5月9日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这不仅仅是俄罗斯颂扬先辈丰功伟绩,缅怀英烈巨大牺牲的纪念活动,更是彰显民族信心与国家实力的外交场合。多年来,胜利日阅兵邀请外国领导人或代表前来观礼已经成为一项传统,同时应邀参加的外宾人数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反映俄罗斯对外关系状况的晴雨表,尤其是与西方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早在阅兵筹备期间,克里姆林宫的观礼名单就备受关注。

外宾翻三倍

根据俄总统外交问题顾问尤里·乌沙科夫的说法,已有29个国家确认将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政府代表出席2025年的胜利日阅兵活动,数量较2024年增长了三倍。在被称为“史上最寒酸红场阅兵”的2024年胜利日庆典上,应邀出席阅兵的外国元首仅有9位,包括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古巴等俄罗斯的传统盟友,凸显出俄罗斯当时在国际上的空前孤立。今年受邀来访的外国嘉宾数量陡增,表明了俄罗斯的外交形势正在解冻,其原因在于随着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转变,俄罗斯在俄乌战场的形势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俄罗斯突破外交困局。在到访的贵宾中,中国和巴西最受关注。中国参与此次盛会体现出深化两国战略合作的积极立场,而巴西的出席则代表着广大南方国家与中俄等国加强合作,谋求发展机遇的强烈愿望。



2024年胜利日阅兵时普京在观礼台上发表演讲,当时应邀出席的外国首脑仅有9位。

西方全缺席

毫不意外,因为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大多数西方国家以及欧盟,均未接受俄方邀请出席,仅有塞尔维亚和斯洛伐克两国总统冲破重重阻力奔赴莫斯科,表达了两国愿意继续与俄保持友好的意愿。由此可见,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裂痕依然是巨大的。最令人意外的是,作为俄罗斯的老朋友,印度缺席了此次盛典,甚至连原定的国防部长都未能成行,原因显而易见,印巴冲突的糟糕局面已经让印度高层无暇他顾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印度依然想在美俄之间搞平衡。“金砖国家”成员之一的南非也没有出席本次阅兵,就政治上南非希望与俄罗斯保持友谊,但在经济上该国高度依赖西方,从而处在两难境地,最终选择拒邀。此外,阿塞拜疆和老挝两国元首因健康原因取消行程,因此最终出席本次阅兵的将有27国代表。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冲破阻力,于5月7日抵达莫斯科。

盛况难重现

回首往昔,在200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庆典上,当时有56个国家派出代表参加,中美俄法均由国家元首出席,英国派出了外交大臣,乌克兰总统也位列其中,可谓盛况空前,可见当时东西方在共同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这一点上还是存在共识的。在2015年的70周年庆典上,有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其中包括欧盟和联合国,但英美等国缺席,直接原因就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爆发,已经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趋于紧张。从当前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看,20年前的盛况已经很难重现了。



■2005年胜利日阅兵现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小布什、法国总统希拉克同框。

结语

通过20年来三次红场阅兵观礼外宾的变化情况,不难看出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化,深刻反映了国际阵营的分化。由于北约东扩等因素,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地缘政治利益产生了激烈冲突,引发了克里米亚危机及之后的俄乌战争,但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成为积极推动世界前进、促进合作共赢的力量。时值二战胜利80周年,昔日由五大国奠定的国际秩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的命运将走向何方,取决于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