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法大建校7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承载了几十代法大学子的青春岁月。本栏目将目光对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解密植物背后深藏的中华文化基因,将传统文化和法大文化相融合,让校园里蓬勃的花草绽放在眼前,更盛开在每个法大人的心间。
文 | 魏书晗
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葱郁校园里,紫丁香以其独有的风姿与深邃的文化底蕴,绘就了一幅幅春日里最动人的画卷。它们如同谦谦君子,静默地伫立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从婚姻法广场的庄严,到路边草坪的悠然,再到南门保安亭旁的坚韧,直至兰四通风口的静谧,紫丁香以它那不张扬却又不失高雅的姿态,诉说着法大的故事,传递着法大的精神。
清风吹拂,紫丁香便悄然绽放。它们顽强地生长,绽放出迷人的花朵。它们不追逐蜂飞蝶舞,不张扬自己的美丽,只是默默地净化着尘埃,以玲珑纤动的姿态,给人们带来心态的平和与积极向上的力量。正如法大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所传达的那样,紫丁香以其高贵、坚韧、淡泊的品质,成为法大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以其独有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法大人。
关于紫丁香,还有一些有趣的冷知识。它别名丁香、百结、情客、龙梢子,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作为一种木犀科植物,紫丁香的花色多为淡紫色或紫红色,有时也带有白色,花香浓郁而迷人。它的花期一般在春季,是紫丁香最为繁盛的季节。她的叶片圆润如扇,轻轻摇曳在春风中,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她的花朵,淡紫而雅致,如同一抹晨曦,点缀着校园,同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
紫丁香以她独有的方式,诠释着勤奋、谦逊与纯洁,与法大的学风相互辉映,共同书写着法大的辉煌篇章。除了可供观赏外,紫丁香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的花、叶、果实均可入药,具有散寒解表、温中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在古代,紫丁香常被用作香料和药材,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在法大的校园里,这些紫丁香不仅为学子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更在无形中传递着健康与活力。
自古以来,紫丁香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江头四咏·丁香》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诗中的丁香虽体柔弱,却能在乱结枝中顽强生长,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丁香被深栽于小斋后,不与群芳争艳,体现了其谦逊低调的品质。
而宋代词人贺铸的《石州慢》中,“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更是将紫丁香与无尽的相思与哀愁紧密相连,让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哀怨。宋代诗人苏轼也写过:“丁香体柔弱,不胜春风吹。细枝横斜影,疏花淡淡香。”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丁香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美丽和淡淡的香气,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花海之中。明代诗人王士性则写过:“丁香花白紫,香气袭人衣。小树春风里,繁花压枝低。”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紫丁香白紫相间的花朵和浓郁的香气,以及它在春风中枝繁叶茂的景象。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紫丁香也是画家们钟爱的题材之一。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紫丁香的美丽和韵味定格在宣纸之上,让后人得以一睹其风采。
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丁香花图》
并行草题跋(两册页)
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丁香花图》,便是一幅以紫丁香为主题的经典之作。画中,紫丁香竞相绽放,花色柔美而深邃,仿佛将观者的心灵都染上了那片淡雅的紫色。画中的紫丁香,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与韵味,更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意境,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沉醉于那片紫色的梦境之中。
明代孙克弘的《百花图》(局部)
明代孙克弘的《百花图》是一幅工笔重彩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画以四季草木花卉为题材,按照花开时间先后排列,绘制了百余种花卉。其中,紫丁香作为春季花卉的代表之一,被生动地描绘在画卷上。在这幅画中,紫丁香的花朵以细腻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它们或含苞待放,或盛开怒放,仿佛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花瓣之间的层次感和色彩变化也被画家巧妙地捕捉并呈现出来,使得整幅画作更加生动逼真。此外,这幅画还以精湛的工笔画技法展现了紫丁香的枝叶和形态。枝叶的交错和卷曲、花朵的姿态和布局都被画家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幅画作在构图上更加紧凑而富有层次感。
漫步在法大的校园里,每当看到那些盛开的紫丁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她们如同一位位温婉的女子,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又如同一位位智慧的导师,默默地传递着生活的真谛。紫丁香以其独特的美丽和韵味,成为了法大校园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它见证了法大师生们的成长与奋斗,也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紫丁香继续陪伴着法大师生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美好篇章。愿每一位法大的学子,都能在这片紫丁香的花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未来。
法大草木 | 况有短墙银杏雨
法大草木|嘉树风采,斐然黄杨
法大草木|今天,这枝象征好运的花在法大盛开了
法大微信【第20250508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图片:李明涛
编辑:黄楠
排版:张婉婷
校对:张瑶瑶
责任编辑:谢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