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经历也在魏秋月身上体现无遗。2004年,当时还不到16岁的魏秋月,被列入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公布的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备人才名单中,成为年龄最小的球员。同年,魏秋月入选中国国家青年队,出任主力二传。2005年8月1日,在20岁以下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中,中国队苦战五局战胜意大利队获得第三名,魏秋月名列最佳二传首位。2006年2月,魏秋月被临时借调至中国国家队。12月,正式进入中国国家队,成为主力二传。魏秋月在北京周期展现了极好的竞技状态,她和冯坤一样属于高大型二传,网口的拦网高度可观。但是攻传组织上又和冯坤有所不同。其实雅典周期的冯坤+宋妮娜的技术风格也有区别,冯坤擅长身后球的战术攻配合,而且进攻犀利,拦网彪悍。冯坤作为二传,其扣球高度达到三米一九。雅典奥运会八分拦网进账充分显示其网上实力。
和冯坤属于典型的攻击性二传不一样的是,宋妮娜属于技术型二传,边攻位置的传球稳定,副攻配合默契,多点开花。这位身高一米七九的二传在网前的二次球出手也是相当干脆,甩手就扣,不带犹豫。北京周期的冯坤+魏秋月就同属高大二传,不过魏秋月延续了宋妮娜多点开花的稳定传球质量风格,而且拦网高度要超过宋妮娜。这三位二传都是黄金一代中技术全面、特点鲜明的二传手。其成长道路也经历不短的时间以及比赛的打磨。当然,我们肯定是希望一代有一代的领军人物,不可能只依靠老队员打天下。不过作为培养时间相对较长的二传位置,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老队员带一带。年轻队员特别是年轻二传有一个共性,就是顺风球打得都很好。只要比分领先,年轻二传什么进攻套路都敢玩儿,一个比一个传得花哨。
但是一旦遇到逆风球,很多年轻二传就不敢发挥甚至不愿发挥,很多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年轻二传被打蒙,然后比赛就没有然后了。这个时候其实特别需要经验丰富的二传手上场稳定整个场上队员的情绪和心理,并且提升传球质量,因为大多数逆风球时间,球队的一传都不会是到位的,所以在一传不到位的情况下怎么提升传球质量,让攻手能够把球扣下去并且得分,让整个队伍的紧张情绪得到释放,是二传的巨大作用。这个时候,作为主教练,除非是像陈忠和、郎平这种有着极为丰富的国际比赛经验以及长时间和世界强手对抗的经历,否则,教练组的作用不会太明显。所以,如果国家队一队锁定邹佳祺,殷小岚,张籽萱三位二传的话,要么就要保证整个比赛顺风球打到完,要么就得寄希望于李盈莹、王媛媛、王梦洁、龚翔宇这些老队员在场上能够帮助二传调整心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还是觉得应该在二传位置上考虑一位老队员进队带一带。同时,我对山东队二传解盛钰和上海队二传黄欣悦未能进入国家集训队深感遗憾。谢盛钰作为山东女排本届联赛的绝对主力二传,在副攻战术上的攻传组织其实相当抢眼。山东队本届联赛属于典型的副攻强悍边攻一般,所以攻传的调配就很考验二传的能力。以整个联赛表现来看,谢盛钰能够把杨涵玉和王文涵的进攻完全激活,而且在拉开两边的传球组织上也比较到位。作为身高一米八七的高大二传,谢盛钰的移动速度也比较抢眼。而黄欣悦从福建女排转会到上海女排后,被主帅王之腾重点培养并予以替补重担,顶替了主打了全锦赛的主力二传陈芳林,成为上海女排的替补二传。身高一米七八的黄欣悦曾是国少女排重点培养的主力二传。
在上海女排的比赛中,登场时间不多的她展现了良好的进攻组织以及防守预判,而且黄欣悦的发球破攻给我很深印象。上海队王之腾给她登场的时间并不多,不过到后排时她替补副攻发球属于上海队发球带动拦防的强轮。而且黄欣悦后排防守很好,能够包揽后排一号位和六号位的大部分面积,这对二传来说属于标准的加分项。谢盛钰和黄欣悦的不入法眼让人感到很遗憾,既然本届国家队都已经明确表示准备不带老将玩儿,那么首次集训为什么又不给其他年轻队员多一些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