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深圳龙华区某高架路上,一辆极氪009与高架护栏剧烈碰撞后起火,车辆迅速被大火吞噬,车内乘客紧急逃生,有人受伤严重。这起事故不仅让车内人员遭受痛苦,也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尤其是电池安全的广泛质疑。


除却广大消费者对于新能源电池安全的担忧,极氪本身“皇太子”出身,背靠吉利,本该一帆风顺的新能源高端之路,至今还在为销量发愁。

5月7日当晚,吉利汽车发布声明:吉利汽车将与极氪完全合并,极氪或将退市。这可能是极氪解决当下困境的最优解。


事故频发,“零自燃”神话破灭

极氪汽车一直以“0自燃、0起火”作为核心卖点,强调其电池技术和整车安全性。然而,此次深圳事故以及2024年11月26日云南保山的极氪009起火事故,无情打破这一宣传标签。在云南事故中,车辆因碾压金属零件导致前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受损起火,极氪将原因归咎于“外部异物冲击导致电芯变形”,非产品质量问题。此次深圳事故,极氪虽确认碰撞后引发火情,但未明确起火具体原因,也未回应电池系统是否参与燃烧,其模糊表态引发舆论不满。


车企常强调电池通过针刺、挤压等实验室测试,但现实交通事故更为复杂,高速碰撞、异物侵入、二次撞击等多因素叠加,实验室数据难以完全模拟。极氪009连续碰撞起火,让人质疑其电池防护设计是否存在漏洞,在极端碰撞场景下,电池安全保障是否足够。


宣传与现实落差,消费者信任受挫

极氪曾多次将“零自燃”作为核心卖点进行宣传,如2023年宣称“极氪全球累计交付突破15万台,成为全球唯一交付超15万零自燃的汽车品牌”,2024年又发布“极氪累计交付超21万台零自燃”海报,其智能科技副总裁也曾对产品安全充满信心。但这两起事故表明,在极端情况下电池安全仍存隐患,这种宣传与实际事故的巨大落差,严重削弱消费者信任,也让行业对“零自燃”标签合理性产生质疑。



消费者对车企过度承诺“零自燃”“永不起火”等宣传语抱有抵触情绪。在此次事件中,网友指责极氪“用话术掩盖技术缺陷”,反映出消费者渴望车企提供真实、可靠安全保障,而非夸大宣传。

销量跳水 价格背刺 依赖爆款成了新能源“通病”

极氪001和极氪007参数图片)在上市之初有多火爆,现在就有多惨淡。并不仅仅因为其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被削弱,在这个更新迭代日新月异的市场情况下,极氪001和极氪007都面临着更新慢、智能化不足的问题,难以维系月销过万也是大势所趋。极氪MIX和极氪009更是出现了定位模糊,定价被戏称“割韭菜”的境地,


2024 - 2025年,极氪多款车型定价与改款策略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极氪001从主打30万 + 高端市场到推出20万级产品,价格区间跨度大,定位模糊。2025款极氪001升级智驾系统,让刚购车不久的老车主感到被“割韭菜”。极氪007更是遭遇“上市即过时”,升级版车型降价2 - 3万销售,“早买早吃亏”的定价模式,极大透支用户对品牌的信任,使消费者在购车时犹豫不决,影响品牌口碑与销量。


总结:

安全是汽车投放市场最基础的保证,也是赢得用户信赖的最底层逻辑。内有领克的“挤兑”,外有完善的小米生态链,特斯拉的规模效应和比亚迪的垂直整合,都该让极氪警醒,这个市场并不是夸夸其谈“安全”就能分得蛋糕的时候了。

吉利汽车宣布与极氪合并,何尝不是整合极氪资源,或许不久的将来,吉利汽车还能为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