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5月5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声明称,对在所谓“专属经济区”作业的中国“探索三号”科考船实施了拦截,南海局势再度升温。这一事件背后,菲律宾国内政治博弈暗流涌动,尤其是杜特尔特相关事态的发展,与南海风波相互交织,引发广泛关注。

在此次事件中,菲律宾方面对中国“探索三号”科考船提出诸多无端指控。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宣称,该船在其认定的“专属经济区”内开展“非法海洋科研活动”,且“航行轨迹异常”,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航行自由原则。然而,事实真相并非如此。中国“探索三号”科考船作业区域位于南海九段线内,这是中国依据历史权利和国际法所主张的管辖海域。菲律宾所谓的“专属经济区”,依据的是其在2024年11月单方面通过的《海洋区域法》。这部法案将中国黄岩岛、南沙群岛等海域非法纳入其管辖范围,完全无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也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共识,其合法性根本站不住脚。



马科斯(资料图)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上台后,一系列内外政策引发国内诸多不满,其支持率出现明显下滑。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近期的民意调查中,马科斯的支持率与执政初期相比大幅降低。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困境,通货膨胀等问题影响民众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对外强硬姿态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缓解政治压力。南海问题便成为其“操弄”的对象。在对待中国科考船作业一事上大做文章,甚至不惜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进行拦截,同时频繁与美国等外部势力互动,试图借助外部力量在南海争端中为自己“撑腰”。在近期的美菲军事互动中,菲律宾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意图,在南海开展联合巡逻等军事活动,这种行径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菲律宾国内围绕前总统杜特尔特的局势出现重大反转。2024年3月,杜特尔特被逮捕并移交海牙国际刑事法院,这一事件在菲律宾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民众对马科斯政府的这一做法极为不满,支持杜特尔特的民众纷纷举行集会活动表达抗议。杜特尔特执政期间,在国内推行铁腕禁毒政策,虽然在人权方面受到部分国际势力指责,但在打击国内贩毒网络、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菲律宾国内拥有大量支持者。随着事件发展,菲律宾参议院出现重要动向。以伊梅・马科斯为代表的部分参议员提出,逮捕杜特尔特的行为“不合法”,要求追究涉事政府官员的责任。



伊梅・马科斯(资料图)

伊梅・马科斯此举背后存在复杂的政治考量。一方面,伊梅与弟弟马科斯在政治理念和权力分配上存在分歧,通过为杜特尔特发声,她试图向杜特尔特家族及其支持者示好,增强自己在国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鉴于马科斯政府目前面临的诸多困境,伊梅可能在为马科斯家族未来的政治发展留有余地。一旦马科斯政府在后续选举或政治博弈中失势,伊梅与杜特尔特阵营的“和解”姿态,或许能为家族挽回部分政治局面。

此外,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掌握了关键证据,为其翻案提供了可能。国际刑事法院对杜特尔特案件的管辖权本身存在争议,菲律宾在2019年已正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按照相关规定,该法院对菲律宾此后发生的案件不应具有管辖权。而且,杜特尔特被捕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问题,警方在逮捕时未获得菲律宾最高法院的审批,属于非法操作。若这些证据被有效运用,杜特尔特极有可能在9月前重返菲律宾。倘若杜特尔特成功回国,无疑将对菲律宾国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冲击,马科斯政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政治挑战。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若杜特尔特派系能够在选举中获胜,掌握更多政治资源,马科斯政府此前推行的一系列亲美政策,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与美国的紧密勾连,可能会受到极大阻碍。



马科斯(资料图)

南海局势关乎地区和平稳定,中方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中方始终要求菲律宾恪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停止在南海的侵权挑衅行为。马科斯政府应认清形势,以菲律宾国家和民众的长远利益为重,摒弃通过制造外部冲突来转移国内矛盾的短视做法。一味地迎合外部势力,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不仅无法解决菲律宾国内的经济、政治问题,反而会使菲律宾在地区事务中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损害菲律宾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地区国家都期望看到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菲律宾应回归理性,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南海局势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