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印度一直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尤其是当今自媒体的广泛发展,在长久的渲染之下,许多国人都认为印度从各方面落后于我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程度都难以和我国相提并论。
或许是两国之间此前所产生的摩擦,让国人在观察印度时带上了一定的成见,经常对印度保持着一种“轻视”的态度,殊不知这才是最可怕的。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邻国和周边国家的正确认知和定位,也是国家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从某些层面来看,印度的确比不上我国,但我们需要抛开偏见,正确认识邻国的真实实力,印度至少在药品,软件,航空器和火箭4个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
印度的药品仿制能力
印度和我国存在很多的相同点,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和印度都是一个人口大国,曾经也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只不过印度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到了殖民入侵,一度沦为其他国家的殖民地,最早的本国文化已经不存在了。
但印度却留下了强大的药品仿制能力,早年间上映的一部电影让印度的仿制药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对于印度来说,一些昂贵的药品,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就可以在印度实现药效,用途,剂量,安全性,质量方面完全相似,但成本十分低廉的高效仿制。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印度仿制药产业突飞猛进,不仅如此,根据相关的报道,印度的仿制药巨头竟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举并购其他公司,开始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这将会给印度的GDP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根据相关专家保守估计,印度的仿制药业在未来几年的销售额复合增长率或许会达到8~10%,因为到目前为止依然有许多龙头企业蓄势待发,发展自身的同时还有并购其他公司的趋势。
主要是因为有了多种现代化技术的加持,这些从事仿制药产业的印度公司拥有更强的销售团队和研发团队,或许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在效果上也和原生药品更加接近,伴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获利自然很多。
根据统计,2024年印度药品出口额达278.5亿美元,几乎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0%,因此印度也被称为世界大药房。
更离谱的是印度仿制药产业的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占全世界的1/4,在这一点上是要远远超过中国的。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其实在近些年,中国在仿制药领域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根本不可能像印度那样通过仿制药来支撑国民GDP。
因为从历史层面来分析,印度本身专利法的调整就是其仿制药发展的强心剂,早在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就成立了5家国有制药公司,并且对专利法进行了重大修订,只对生产方面进行专利保护,而并不包括药品的最终产品。
这一政策就让印度本国的制药产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合法仿制药的生产许可,而且成本大幅度降低,迅速流向市场。
一直到2005年,印度才开始全面对药品专利进行保护,只可惜在历史的影响下,印度市场上的药品不一定由最开始的专利持有人进行生产,而且印度为了拓展市场,仿制药的名称一般和原药完全一致,这是印度药品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
而美国的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也为印度仿制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宽松的国际市场准入,加上印度相对灵活的国内企业让印度的仿制药完全可以实现低成本的高效仿制。
在印度的高超仿制之下,同一种药的成本要比美国低六成,要比欧洲低五成,这种巨大的价格优势会在一瞬间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我国的生产规格较为严格,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于药品生产的各方面制度规定开始严格化,国际药企的专利也受到了保护,况且也没有先天性的技术优点,所以在仿制药这一领域,印度远远超越我国走在前头。
软件产业的猛增
其实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历史并不算太长,但却成为了当今的一匹黑马,取得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成绩,尤其是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软件市场之中,印度的软件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一枝独秀,尤其是在软件出口层面,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出口大国。
从其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在1980年的时候,印度软件出口总额大约为400万美元,而到了1997年到1998年,这个数字直接变为了13.18亿,1998年到1999年甚至达到了22亿美元以上。
也就是说早在上个世纪末,印度软件园区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60%以上,在当时的500强企业之中,有超过160个都在使用印度所提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印度政府在软件出口之中起着主导作用。
自从1947年印度取得独立之后,一直在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所以进行了不少风险投资,在这一过程之中,印度政府强调要强化经济增长要素,利用世界上飞速发展的新技术,解决本国的贫困与失业问题,所以很快在国内产生了试点。
政府同意印度以前引进的一些科学技术在国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此后还创立了专项基金来资助一些民族科技企业,主要都是针对科技公司的一些福利,例如一次性的劳务费,专利支出费以及税款的降低等等,这些方案在1987年正式实施。
这也体现了印度决心用电子和教育把本国带入21世纪,班加罗尔很快成为了印度软件出口的重要发源地,这里存在大量的印度软件园,只要在这里注册就可以享受5年免税的优惠待遇。
在这样的政策之下,印度的软件园区形成了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公司,基数大约超过了1000家,合格的软件人才达30万,因为自身的表现优势,印度吸引了大批的尖端跨国公司,例如当今世界火爆的微软都来到印度进行软件投资和开发。
相当于为其直接开拓了一个国际性的市场,在印度的软件公司之中,已经有170家公司获得了高质量的认可,全球达到最高级别的计算机软件公司之中有29家都来自印度。
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在这一点上的确要超越中国,从同时期所给出的数据来看,虽然我国的软件出口领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当时的印度依然是我国的2.5倍左右。
截止到2001年,印度已经拥有将近10万家网络公司,平均每天将会有246个软件问世,从这里足以看出我国与其之间的差距。
令人惊讶的高超性价比
其实最后一点让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那就是印度在某些航天领域也远远超过了我国。
众所周知,我国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大国之一,不仅对载人火箭的运用十分熟练,而且月面和月背探测都信手拈来,近些年技术已经熟练到可以帮其他国家发射卫星,只可惜印度超越我国的地方却是航天领域部分材料的性价比。
或许就和仿制药的生产一样,印度方面总是能够在多层面探索出更加廉价和实用的材料。
经过研究不难发现,和我国相比,运载火箭其实算是印度的一大短板,其所研制出的“月船3号”探测器在形体上比较笨重,尽管获得了成功,但也不得不使用印度最大的火箭来进行发射,即使这样也不能及时将其送到地月转移轨道。
也正是因为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印度的“月船3号”发射时间要早于俄罗斯的航空器,尤其是在“月船2号”发射失败之后,印度方面更加小心谨慎,所以最终导致了早出晚归的结局,不过抛开技术层面的掌握程度不看。
印度这个体量庞大的航空器,其生产成本非常之低廉,相比于我国同等类型的嫦娥系列航天器,印度的月船3号总成本在7500万美元左右,而中国早已经超过三亿。
廉价的运载器
况且印度的飞行器制造还是在技术相对不够成熟的状态之下,假以时日,如果印度所掌握的航天技术更多生产更加成熟,那么其成本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总体的成功发射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其实不仅是航天器,就连印度充当载体的极地卫星火箭,制造价格也低于竞争对手的30到40%左右,这样的价格对于航天领域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虽然我国的航空领域特别发达,但在价格方面确实难以和印度相比。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两国之间的竞争,印度虽然相比之下社会较为落后,但有些领域的发展放眼整个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我们应该取其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巍,陈子帅.印度航天全球排第几?[N].环球时报,2023-08-18(007)
.DOI:10.28378/n.cnki.nhqsb.2023.006186.
[2]赵紫宸.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印度用仿制药支撑GDP?[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4,(31):28-32.
[3]Jain R .印度软件技术一流,为何AI能力远远落后中国?[C]//清研智库系列研究报告(2021年第1期).[出版者不详],
2021:33-36.DOI:10.26914/c.cnkihy.2021.02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