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绕城公路目前共有五环,分别是内环、二环、三环、四环和五环。武汉的内环线全长28公里,它从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黄浦大街出发,经由多个重要路段和桥梁,绕汉口、汉阳、武昌一圈,沿途两次跨越长江(武汉长江大桥与武汉长江二桥),一次跨越汉江(江汉一桥),最终回到起点,构成一个最核心城区的闭环。武汉的内环线主要经过汉口的解放大道、武胜路、江汉桥,汉阳的鹦鹉大道,武昌的彭刘杨路、阅马场、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街,最终通过长江二桥回到黄浦大街。内环之内,是武汉最早的城市中心雏形。
武汉的二环线全长共计48公里,该环线涵盖发展大道、汉西段、龙阳大道、墨水湖北路、雄楚大道、珞狮路、东湖路等多个路段,形成完整的第二环线。武汉的二环线包括跨越长江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和二七长江大桥,该环线于2015年竣工。武汉的三环线历史上是区分武汉市中心城区与武汉市郊区的分界线,这条环线的线内以前都是武汉的城市建成区,这条环线的线外以前都是郊区。三环线全长91公里,于2010年全线贯通,其横跨长江的是由白沙洲和天兴洲两座长江大桥的合围,并沿途设立了27座立交桥,实现与多条主要道路的连通江,连接武汉各进出口交通要道。
武汉市的四环线全长143公里,它位于武汉绕城高速与三环线之间,途经青山、黄陂、东西湖、蔡甸、江夏、洪山这六大主城区与新城区。四环线是按照设计时速100公里、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建设的,并建设两次跨越长江的沌口至江夏的沌口长江公路大桥和青山至新洲阳逻的青山长江公路大桥。武汉的五环线(又绕城高速)全长190公里,自2007年通车后成为全国最长的城市环线。武汉市的五环线连通市域内的东西湖、黄陂、新洲、洪山、江夏、蔡甸这六个环绕武汉主城的重要新城区域,提供双向四至六车道的宽敞道路和100至120公里行车时速的通行条件。
前10至20年年,武汉的三环线是其主城区与新城区的分界线。那个时代的三环线通俗的来讲是武汉市城区与郊区的分界岭,三环线以内的地方属于市区,也叫主城区或者叫中心城区,而三环线以外的地方则属于郊区,但书面称呼为新城区或者是远城区。那个年代尽管新城区与远城区中的有些区域如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车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主城区一些配套的待遇,但在地理上仍然属于新城区的范围。虽然三环线是主城区与新城区的分界线,但也有三环内也有新城区的行政管辖范围,如滠口新城及周边区域实际属于黄陂区的管辖范围,并非江岸区。
根据最新的数据,武汉常住人口这几年已经快速的增至为1380.9万人,城镇化率为85%。这其中城市的常住人口就占了1173.7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5%,是我们国家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城市。由于武汉市城市不断的发展壮大,武汉的主城外延已经是大势所趋。武汉的主城外延是为了应对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挑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城市空间已经难以满足市民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求。通过主城外延,可以扩大城市的承载能力,提供更多的住房、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武汉的主城外延也是为了优化城市结构和提升城市功能。
由此,武汉市提出了“北进东扩”城市发展战略,旨在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化品质、美化风貌,并做强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和长江新区四大副城。武汉市通过主城外延,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推动城市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在《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规划中,提出了扩大中心城区范围至半径30公里的提议,包括中心城区、开发区、新城区及长江新城等区域。这就意味着武汉的主城外延已经是大势所趋,其三环之外再也不会视为远城区了,这些区域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已经被列为武汉主城的外沿阵地,成为武汉主城整体发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