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水利厅发布《关于第五批省级幸福河湖名单的公示》,将90条(个)河湖纳入第五批省级幸福河湖。其中,潜山市的鲁坦河红旗水库坝址至永济村刘圩段成功上榜。​

近年来,源潭镇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工作,在鲁坦河全面推行“五保四建三回来”河流治理新路径,全力争创省级幸福河湖,成效斐然。​


鲁坦河。源潭镇供图

整治水污染,擦亮生态底色​

​ 源潭镇累计投资5800万元,建成沿河6个美丽乡村点和万亩高标准农田,大力开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对境内沟河塘库渠进行全面清洁保洁。同时,加强水生态保护,科学核定流域内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确保达标泄放。​

在污水处理方面,源潭镇建成日处理能力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7公里主管网,并实施管网改造延伸工程17公里,实现镇区污水应接尽接。此外,还聘请第三方环保管家开展园区企业环保巡查,制定“一企一档、一企一策”,指导服务企业环保整改,保障污水防治到位。​

实施水治理,构筑河湖安澜

​源潭镇投入5000万元推进鲁坦河综合治理,解决了堤顶道路不通、险工险段较多等问题,使沿线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为推进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源潭镇自筹7600万元实施鲁坦河镇区段生态修复工程,蓝绿交织景观基本形成。同时,投资1200万元开展长冲、张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增强水生态保护能力。​

在河道管理方面,源潭镇设立鲁坦河堤委会,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名;沿河设立村级河长9名,河道保洁员18名,常态化开展巡查保洁工作。​

注重水文化,实现共建共享

​源潭镇在创建省级幸福河湖过程中,持续加大水文化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创建座谈会,邀请沿河村居、企事业单位、学校、群众建言献策,共谋创建思路。​

依托鲁坦河滨河公园,源潭镇建成河长制文化公园。对有百年历史的岩陂堰,在治理保护过程中注重水工程与水文化的有机融合。

​此外,源潭镇成立乡镇河湖长制宣传队伍,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 护水当先锋”青少年志愿活动,树立全民治水管水新风尚。​

促进产业布局,推动融合发展​

源潭镇立足“中国刷业之都” 的品牌效益,围绕鲁坦河“一河两岸”,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副中心建设”。实施刷业大道、镇区道路黑色化、南北大道南延伸等骨干道路工程,建成永大公园、刷艺博览馆、全民健身中心等重要配套设施,依河打造滨河生态廊道,初步形成特色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成“刷业之都—乡村振兴产业带”。​

河湖治理和保护需持之以恒。下一步,源潭镇将继续推动人形河、鲁坦河中段的生态治理,提升全流域防控指数,夯实安澜根基。通过沿线景观提升,打造娱乐休闲节点广场,融入水文化,释放滨水空间,打造“家门口”生态圈。同时,串联沿岸农旅、康养等产业,全面释放母亲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红利。(肖浴阳 潘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