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不少人可能会感觉疲乏、脾胃不好,实际上这与时令有关,需要“养阳”。

春夏顺时而养可使阳气充盛、精力充沛,有助于促进秋冬收藏阴精

睡眠:晚睡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花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这句话告诉我们此时应该晚睡早起。

由于夏天太阳升得早,早晨空气清新,气温又相对较低,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对增强体质有益。“晚睡”不等于熬夜,建议不要晚于23点。

晚睡早起不可避免地会使睡眠时间减少,因此在中午,尤其是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甚至减少多种危险病症的急性发作。

艾灸:腹、颈、背、腿是重点

夏季养阳的另一个重要养生方法是艾灸。

艾是自然界阳气最足的植物,可以用艾条温灸以下部位,对于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效果非常好。

①腹部的关元、中脘


②颈部大椎


③背部的至阳、脾俞、肾俞、命门


④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


温食:首选清淡、易消化食物

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消化功能相对减弱,容易导致人体营养代谢的失衡,甚至引发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

夏季的饮食调养既要注意消暑,又必须顾护人体阳气,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健脾助运的食品,如牛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绿豆、小麦、豌豆等;适当吃些苦味、酸味和咸味的食物。

夏季整体的饮食原则不能忽视“温食以助阳气”。比如喝稀粥既能止渴除热,对身体因大量出汗而消耗的阴津又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防寒凉:以热制热

夏天人们常会纳凉消暑,比如不间断吹空调降温。但中医提醒,夏季过度贪凉、不出汗其实很伤阳气,“热养生”很有道理。

比如,夏季中暑或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时,通常会用到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主要由藿香、半夏、陈皮、茯苓、苏梗、厚朴、白芷、生姜、大枣、大腹皮、白术组成,这些药材都属于辛温性质,没有寒凉药。

这种“以热制热”的做法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夏季人体出汗多,阳气随汗液宣泄太过,以至于体内阳气虚衰,或者由于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致使体内寒湿过甚,此时必须用温热之品,以免寒凉邪气侵害人体阳气。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发行热线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文章。为防丢失,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生命时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