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异瞳少年治沙视频一炮而红,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大家都对这个粗犷英俊的异瞳少年充满了好奇,他来自哪里?他为什么要在沙漠治沙?
近日,前合作团队负责人杨先生称,王金账号从初期1-2万粉丝涨至210万,系其团队策划运营成果,包括选题设计、专业拍摄(如反光板辅助画面)、剪辑及直播支持。
团队指责王金在合作12天后单方面解约并拉黑团队,导致合作破裂,且拒绝签订5年合约。
杨先生质疑“治沙人设”为商业包装,称治沙场景存在摆拍行为。
王金回应承认与团队短暂合作,但强调初衷是“打工挣钱”(日薪220元),否认刻意立人设或经营账号。
并出示工作证明(甘肃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栽柳职位)及薪资记录自证治沙真实性。
指责团队试图控制其自由,因拒绝签约和商业变现要求而终止合作,并称已支付团队6万余元分成。
官方信息显示,内蒙古林业局证实王金确在栽柳项目打工。
王金手上老茧、伤疤及治沙成果(参与修复3万亩荒漠生态)被部分网友视为实际劳动的证明。
也有人质疑团队提供的拍摄花絮显示工作人员使用反光板协助拍摄,画面构图专业。
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账号涨粉速度异常(单月涨粉超200万),被质疑无团队介入根本难以实现。
网友对这件事的看法两极分化:
支持者认为治沙本身具有公益价值,即便存在摆拍也可提升环保意识。例如网友称:“若治沙为真,摆拍无妨”。
质疑者认为利用公益牟利可能违反《慈善法》,并担忧流量泡沫损害公众信任。
王金此前因异瞳特征(左眼外伤致虹膜变色)和治沙初心(为减轻父亲负担)引发关注,曾拒绝MCN机构百万签约,并将直播收入用于购买树苗。
中国荒漠化治理数据显示,53%可治理沙化土地已获有效控制,个体实践成为国家战略的具象化表达。
双方均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近几年,很多热门事件背后都有摆拍的影子,利用了大家的同情心跟善良,将关注变做流量,谋取利益。
这本身就是一种欺骗。
不管你的初衷是什么,欺骗就是欺骗,不要用善意的谎言来美化欺骗的本身。
没有人愿意做冤大头,没有人愿意像个傻子一样被利用。
这件事深刻的反映了新媒体时代公益传播的复杂性,真实劳动与商业化包装的边界模糊。
频繁曝光的摆拍事件加剧了大众对网络内容真实性的信任危机。
长此以往必遭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