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这为我们促进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做好乡村特色产业文章,既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又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是优质的乌天麻种植核心区,近年来,彝良县紧盯天麻“两菌”、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全方位发力,种植天麻8.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45.24亿元,带动1.5万余户农户种植天麻,实现就近就业7万余人。
云南省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彝良县委书记郑磊(左二)到当地天麻种植基地调研。
01
建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彝良县通过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好,让农户尽可能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形成了“1+N+N”合作发展模式,具体说,就是由“1”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等主体,带动“N”家农户种植天麻,以略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收购农户种植的天麻,形成稳定的供货关系,同时,在天麻烘烤、切片、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就业岗位,带动“N”户农户就近就业。在“1+N+N”合作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721”利益分配机制,即农户通过出售天麻、就近务工及出租林地获得的收入,占收益总额的70%;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通过收购和组织群众加工、销售天麻获得的利润,占收益总额的20%;村集体经济公司作为农户与企业间的桥梁,通过协调流转土地组织农户种植、采挖天麻并供货给企业获得的收入,占收益总额的10%。通过“1+N+N”合作发展模式和“721”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了产业组织化程度,既解决了企业收购缺资金、发展缺土地和农户产品缺市场、种植缺技术的难题,又帮助企业稳定了供货渠道、保证了产品质量、减轻了资金压力,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发展壮大,实现了农户在种植、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就近就业、提高收入。目前,全县438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等主体与5200余户农户建立联结、合作发展,人均增收1.3万余元。
02
塑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小草坝天麻是彝良的“土特产”,为从源头上保证小草坝天麻品质,进一步强化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彝良县加大科研投入,做好科技赋能,着力擦亮“小草坝天麻”这张金名片。种源保护方面,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设立了4个专家工作站,建成小草坝天麻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天麻药理研究、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良种和“两菌”选育等工作。成功研发天麻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天麻多倍体育种和天麻基因编辑育种初见成效,申报天麻新品种4个,结束了昭通乃至云南无天麻品种的历史。溯源体系建设覆盖9个乡镇的110家经营主体,发放溯源码7万余张,进一步提升了小草坝天麻品牌形象和辨识度。开发利用方面,扶持推广天麻良种、“两菌”和林下仿野生种植、集约化栽培模式,建立乌天麻野生种源保护基地5000亩、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认证有机天麻基地10万亩,成为全国首家天麻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标准制定方面,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开展10项天麻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涵盖天麻种植、“两菌”生产、产地加工、销售流通等关键环节,研发天麻萌发菌、密环菌质量测试技术体系,全面促进天麻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在彝良县天麻企业车间内,群众正在分拣天麻。
03
强扶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产业振兴,必须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彝良县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天麻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持续抓好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金融扶持,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向天麻产业聚集,不断发展壮大天麻产业。基地建设方面,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品牌基地、专供基地、认证基地、示范基地,形成了以小草坝为中心,两河、钟鸣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布局,覆盖全县12个乡镇、总面积达8.5万亩,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整合各级涉农资金2.2亿元用于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奖补企业和购置设备,建成“两菌”生产厂20个、年产达950万瓶、“两菌”自给率达80%以上。大力推广天麻无硫加工技术,统一采购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对全县天麻初加工进行规范提升,天麻初加工率达60%。经营主体扶持方面,协调金融机构推出“天麻贷”“惠农贷”等金融产品,每年发放贷款2亿元扶持天麻经营主体,5年累计为1.4万余户农户发放贷款10.2亿元,有效缓解天麻产业开发投入资金不足问题。
04
拓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如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彝良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有品牌、有技术、有渠道、有供需信息的优势,借助线上线下双渠道,搭建天麻销售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农博会、展销会等广泛宣传推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开拓销售市场。品牌营销方面,建成天麻科技示范园、中国首个天麻博物馆,建立天麻溯源体系,“彝良天麻”区域公用品牌已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并受理,成功申报云南省“定制药园”5个、云南省“十大名品”1个,举办“第五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小草坝天麻节”,不断增强小草坝天麻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线下交易方面,建成3.6万平方米的小草坝天麻交易中心,配套完善仓储、分拣、包装等设施,实现鲜天麻统一储存、统一分拣、统一包装、集中展示销售,2024年进场交易的天麻达1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天麻交易市场。线上交易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助推347家小草坝天麻销售经营主体入驻电商平台,2024年线上电商平台销售天麻鲜品超过5000吨,占全县鲜天麻销售总量的75%、销售额超过5亿元。
下一步,彝良县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天麻“食药同源”政策机遇,扎实抓好种质资源保护,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完善联动带农机制,全力做好天麻“土特产”文章,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系云南省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彝良县委书记)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9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