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罗斯5月9日胜利日阅兵进入倒计时,爱沙尼亚政府7日宣布全面禁止本国领空用于任何飞往莫斯科的航班,成为继拉脱维亚、立陶宛后第三个“封杀”俄庆典的欧盟国家。这场由波罗的海三国发起的“空中禁令”风暴,正将欧盟内部对俄政策的裂痕推向台前,更将乌克兰的“安全红线”与俄罗斯的“宣传攻势”推向尖锐对撞。
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在7日新闻发布会上直言:“任何试图利用爱沙尼亚领空前往莫斯科参与胜利日庆典的航班,都将被禁止。”他特别强调,爱沙尼亚已正式通知欧盟成员国,“在俄罗斯持续对欧洲发动战争的背景下,参与俄方宣传活动绝无可能”。
据爱沙尼亚外交部披露,该国已撤销所有与5月9日庆典相关的航班许可,包括古巴、巴西等国高级代表团原定飞往莫斯科的专机。此举被视为对拉脱维亚、立陶宛此前“封杀”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专机的“呼应”。爱沙尼亚虽未公开提及具体国家,但外交消息人士透露,该国已与拉脱维亚、立陶宛建立“航班黑名单共享机制”,针对“可能携带俄宣传物资或官员”的航班实施“精准拦截”。
“封航链”撕裂欧盟:斯洛伐克“告状”与德法沉默
- 斯洛伐克“诉苦”欧盟:斯洛伐克总理菲佐7日公开抱怨,称部分欧盟国家拒绝为其赴俄专机开放领空,但拒绝透露具体国家。这一表态被解读为对波罗的海三国“单边行动”的不满,更暴露出欧盟内部对俄政策的“碎片化”。
- 德法“静默外交”:与波罗的海三国的高调“封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法国等欧盟核心国家至今未对俄胜利日庆典发表明确立场。有欧盟外交官向本报透露,德法担忧“过度刺激俄罗斯可能危及乌克兰和平谈判”,但这一“绥靖姿态”正引发东欧国家愤怒。
- 乌克兰“安全红线”压顶:基辅的强硬表态成为波罗的海三国行动的“隐形推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5月3日已明确警告,乌方“无法为任何赴俄庆典的外国代表提供安全保障”,并直言此类参与“是对纳粹主义受害者的侮辱”。
武契奇专机“迷航记”:从巴库“折返”到莫斯科“突围”
- “绕飞北约”计划破产: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专机5月7日因立陶宛、拉脱维亚拒绝开放领空,被迫在阿塞拜疆巴库机场滞留12小时。尽管塞方宣称“因技术原因改道”,但《贝尔格莱德日报》披露,专机原计划经波罗的海三国领空直飞莫斯科,却因“沿途国家陆续撤销许可”而陷入“空中迷航”。
- “最后一公里”博弈:在巴库滞留期间,武契奇团队紧急与俄罗斯协调,最终通过“绕飞黑海-土耳其领空”的路线抵达莫斯科。塞尔维亚反对派抨击此举“将国家拖入俄乌冲突泥潭”,但武契奇在红场阅兵式上与普京的“热情拥抱”,让此类批评声迅速被俄宣传机器淹没。
- “专机禁令”的连锁反应:武契奇专机事件引发连锁效应,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计划赴俄的航班纷纷“改道”或取消。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8日披露,俄方已向部分受邀国家提供“防空导弹护航”等“安全承诺”,但这一说法尚未获独立消息源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