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结算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收尾环节,关系到各方的经济利益和项目的最终成效。要实现顺利结算,需要从合同管理、过程控制、资料准备、争议处理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化管理。以下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结算的完整解决方案:

一、前期准备阶段(合同签订时)

1. 合同条款精细化设计

(1)结算基础条款

①明确约定采用的计价依据:包括国家标准(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地方定额、行业计价规则等;

②详细规定工程量计算规则:明确按图示尺寸计算还是按实际完成量计算;

③确定材料价格调整机制:约定钢材、水泥等主材价格波动超过±5%时的调价公式;

④约定人工费调整方式:明确是否随政策性文件调整。

(2)变更索赔条款

①变更权限分级:区分业主、监理、设计等各方的变更权限;

②变更审批流程:规定从申请、审批到实施的完整流程;

③变更计价原则:明确是按投标单价、市场价还是重新组价;

④索赔时效规定:设置索赔事件发生后提交报告的时限。

(3)结算程序条款

①结算资料要求:明确结算书、竣工图、变更单等资料的提交要求;

②结算时间节点:规定结算报送、审核、支付的各阶段时限;

③结算争议处理:约定争议解决途径和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选择。

2. 建立结算管理制度

(1)组织架构

①设立结算专职部门:配备造价工程师、资料管理员等专业人员;

②明确岗位职责:项目经理统筹、造价人员负责、施工人员配合;

③建立结算小组:由工程、造价、法务等专业人员组成。

(2)工作制度

①制定结算工作手册:规范结算流程、资料要求、质量标准;

②建立结算考核制度:将结算效率和质量纳入绩效考核;

③完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造价规范、软件操作等专业培训。

二、施工过程管控(施工阶段)

1. 过程资料系统化管理

(1)变更管理

①建立变更台账:记录变更编号、内容、时间、审批状态等;

②规范变更文件:统一变更单格式,包含变更原因、内容、造价影响;

③完善变更审批: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实施"原则。

(2)现场签证

①及时办理签证:事件发生后7日内完成签证手续;

②规范签证内容:明确签证事项、工程量、影像资料等;

③多方确认制度:要求监理、业主等现场确认。

(3)材料管理

①材料进场验收:留存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报告;

②价格确认机制:大宗材料提前认质认价;

③材料使用台账:记录材料进场、使用、库存情况。

2. 动态造价控制

(1)过程结算

①按月计量支付:每月25日前完成当月工程量审核;

②进度款控制:按合同约定比例支付,保留足够质保金;

③三算对比分析:定期比较预算、结算、实际成本的差异。

(2)造价预警

①建立预警指标:设置变更率、材料价差等预警值;

②定期造价分析:每月召开造价分析会;

③风险应对措施:针对超支风险制定应对方案。


三、结算准备阶段(竣工前3-6个月)

1. 结算资料系统整理

(1)资料清单管理

①编制详细清单:列出所有需要准备的结算资料;

②资料状态跟踪:标注每项资料的准备进度;

③责任到人制度:每项资料明确责任人。

(2)资料质量控制

①原件管理:重要资料必须保存原件;

②签字完整性:确保各方签字齐全;

③电子化归档:扫描重要文件建立电子档案库。

2. 结算文件规范编制

(1)结算书编制

①统一格式标准:符合《建设工程结算编审规程》;

②完整计算过程:提供详细的工程量计算书;

③规范计价依据:注明采用的定额编号和文件依据。

(2)辅助资料

①编制结算说明:阐述结算原则和特殊情况处理;

②准备对比分析:预算与结算的对比分析报告;

③整理支撑材料:合同、变更、签证等依据文件。

四、结算实施阶段(竣工后)

1. 高效结算流程管理

(1)计划管理

①制定详细计划: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②进度可视化:采用甘特图展示结算进度;

③定期检查:每周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2)沟通协调

①建立对接机制:固定对接人员和对接时间;

②定期会议制度:每周召开结算推进会;

③问题分级处理:一般问题当日解决,重大问题专题研究。

2. 专业争议处理

(1)争议分类

①工程量争议:通过重新测量或第三方检测解决;

②单价争议:依据合同约定的计价原则处理;

③费用争议:参照相关文件规定协商解决。

(2)处理策略

①协商优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

②专家咨询:邀请造价站等专业机构提供意见;

③过程记录:完整记录争议处理过程和结果。

五、关键成功要素

1. 人员专业能力建设

(1)团队建设

①配备专业人才:注册造价工程师主导结算工作;

②专业分工:按土建、安装等专业分工;

③持续培训:定期组织新规范、新软件培训。

(2)能力提升

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计价规范和定额;

②谈判技巧: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③法律意识:了解工程相关法律法规。

2. 信息化工具应用

(1)软件工具

①BIM算量软件:实现工程量自动计算;

②造价管理系统:全过程造价控制;

③协同办公平台:结算资料共享和流程跟踪。

(2)新技术应用

①云计算:实现结算资料云端存储和共享;

②大数据:分析历史结算数据辅助决策;

③人工智能:智能审核结算文件。

3. 全过程造价控制

(1)各阶段控制

①投资决策:科学编制投资估算;

②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

③招标阶段:合理设置招标控制价;

④施工阶段:动态管理过程结算。

(2)控制方法

①目标管理:设定各阶段造价控制目标;

②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控制措施;

③全过程审计:引入跟踪审计机制。


六、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1. 资料管理问题

(1)预防措施

①建立资料管理制度:规范资料收集、整理、归档流程;

②实施过程检查:每月检查资料完整性;

③电子化备份:重要资料扫描存档。

(2)补救措施

①资料补办流程:明确各类资料的补办途径;

②情况说明制度:无法补办的资料出具说明;

③多方确认机制:重要事项通过会议纪要确认。

2. 争议处理方案

(1)处理原则

①合同优先:严格按合同约定处理;

②实事求是:基于现场实际情况解决;

③公平合理:兼顾各方利益。

(2)处理方法

①技术论证:通过技术手段验证争议事项;

②第三方评估:委托专业机构评估;

③案例参考:参照类似项目处理方式。

3. 时效控制措施

(1)计划控制

①倒排工期:从最终时限倒排各环节完成时间;

②关键路径:识别结算关键路径重点管控;

③进度预警:设置进度预警机制。

(2)考核激励

①明确责任:将结算任务分解到人;

②定期考核:按月考核结算进度;

③奖惩分明: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七、行业最佳实践

1. 全过程结算管理

(1)管理创新

①结算策划:项目启动时制定结算策划方案;

②过程结算:施工过程中完成部分结算工作;

③经验反馈:建立结算案例库和经验数据库。

(2)协同管理

①联合办公:业主、施工、监理联合办公;

②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③利益共享:建立合作共赢的结算机制。

2. 数字化结算转型

(1)技术应用

①BIM技术:实现设计、施工、结算数据贯通;

②移动应用:现场实时记录结算相关资料;

③区块链:确保结算数据真实不可篡改。

(2)系统建设

①结算管理系统:实现结算全过程线上管理;

②企业数据库:积累结算指标和经验数据;

③智能审价系统:AI辅助结算审核。

3. 风险防范体系

(1)风险识别

①全面排查:系统识别结算各环节风险;

②重点管控:关注重大变更等高风险事项;

③动态更新:定期更新风险清单。

(2)风险应对

①预防措施:针对风险制定预防方案;

②应急预案:准备风险应对预案;

③保险转移:通过工程保险转移部分风险。

结语

工程项目顺利结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合同条款、加强过程管控、规范结算程序、提升人员素质、应用信息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结算效率和质量。

建议工程建设各方:①转变观念:将结算管理前置,从项目启动就重视结算工作;②加大投入:配备专业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③创新方法:积极应用BIM、大数据等新技术;④完善机制:建立科学的结算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⑤加强协同:业主、施工、监理等各方协同配合。只有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执行,才能确保工程项目顺利结算,实现各方合作共赢,为工程建设画上圆满句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