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手握央视“金话筒”34年,用一支话筒揭开经济真相,守护百姓权益,却从未踏入豪宅名车的名利场。
他策划的3·15晚会撼动行业黑幕,被观众称为“维权斗士”,却把一生积蓄化作公益捐助。
他退休前查出胃癌仍坚持工作,临终前40字遗言让全网破防,却被质疑活该。
央视主持人赵赫,用纯粹的职业信仰书写了一部中国媒体人的理想主义史诗。
当全网吹捧996福报时,这位存款不如网红一场打赏的行业标杆,用蜗牛般的生存姿态,狠狠撕开了时代滤镜。
原来有些人拼命奔跑,不是为了逆袭,而是为了在理想主义燃尽前,多照亮一寸黑暗。
34年只做一件事
北京南城的老胡同里,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偶然翻开经济日报,命运的齿轮就此悄然转动。
1987年,赵赫带着对文字的敬畏走进央视大楼,谁也没想到这个穿着灰布中山装的年轻人,会在同一张主播台前扎根三十余年。
他的工位永远堆着各地寄来的读者来信,泛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菜价波动、农民工欠薪这些上不了头条的民生琐事。